據臺媒報道,臺教育部門近日發(fā)函,要求臺公立大學限期呈報2019年度因公派員赴大陸計劃。消息一齣,引發(fā)學界擔憂:臺當局是否要借此清查公立大學兩岸交流工作,限制兩岸學術交流?
儘管臺教育部門隨即聲稱此舉屬例行公事,但在臺灣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下,學界的擔憂不無道理。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嘴上説著“維持現狀”“支援兩岸交流”,卻在具體操作層面為兩岸人員往來採取種種限制措施。去年6月,兩岸3所名校連辦6屆的“山海論壇”因臺灣方面限制大陸人士赴臺不得不停辦。今年多項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中,又有不少大陸人士被拒入臺。
民進黨當局針對兩岸交流的限制措施正在形成所謂的“寒蟬效應”。臺灣學者受困于整體氛圍,不得不對赴大陸交流採取更加謹慎的態(tài)度。
兩岸學術交流持續(xù)多年,高校之間簽訂的交流協議很多,兩岸各領域的合作互動早已十分密切。特別是對臺灣學界而言,兩岸同文同種,大陸科研資源豐富,近些年不少學科科研水準更是突飛猛進,到大陸開展學術交流再正常不過了。兩岸學者通過學術交流不僅開拓了自身學術視野、增進了業(yè)務,也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和認知,拉近了兩岸民眾之間的距離。在當前兩岸交流機制不暢、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的情況下,臺灣各界對兩岸學術交流更加珍視,寄予厚望。
諷刺的是,民進黨當局拿兩岸學術交流搞小動作,不僅違背臺灣社會各界的普遍意願,也是在打自己的臉。據透露,最近當局精挑細選任命的內政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也都曾在大陸高?;蚩蒲袡C構兼職。任當局如何辯解,大勢所趨,已經再明顯不過了。
今年以來,大陸有關部門和各地推出了一系列惠及臺胞的具體措施,其中就包括開放臺籍學者申報國家科研項目、科學基金、“千人計劃”等便利兩岸學術交流、惠及臺灣科研人員的政策。這些政策得到了臺灣文化教育界的熱烈歡迎,目前,光是在上海就已有約70名臺籍博士生組團前來應聘教職。
正如島內媒體評論,如若兩岸學術交流遇冷,臺灣學術界恐陷入“閉門造車”的窘境。民進黨當局限制的不只是兩岸學術交流,更是臺灣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赴大陸開展科研合作乃至求取教職的機會。是非利弊已然非常清楚,望當局認清形勢,正視兩岸各方要求,密切兩岸學術交流的呼聲,莫再説一套做一套,給兩岸學術交流添堵。(蘆 樵)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