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評:民生的兩岸 百姓的兩會
從今天開始,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正式在北京登場。有媒體感性地寫道:有一道獨特的風景,叫“兩會”;有一種熱切的期待,叫“兩會”。這如春風撲面般溫暖的話,令人感受到的,正是我們這個國度對於“一年之計在於春,國計民生看兩會”的熱情。
提到全國兩會,“民生”是永恒的主題。
在2017年這個“十三五”規(guī)劃實施的重要之年,在這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百姓的生活將會得到哪些改善?環(huán)境治理會更有成效嗎?收入分配會更加公平嗎?社會保障會更加全面嗎?反腐倡廉力度會繼續(xù)加大嗎?
臺灣網的網友們,一定會更加關注:民進黨重新上臺後首次召開的全國兩會,大陸涉臺表述會釋出什麼新的訊息?會怎樣引領這一年的兩岸局勢?兩岸的和平發(fā)展還有希望嗎?
臺灣各界,則仍然繼續(xù)保持著關注全國兩會的傳統(tǒng)。工商團體和島內主流媒體紛紛表示,非常樂見也十分期待本次兩會能出臺更多穩(wěn)增長促發(fā)展的具體政策,因為“只有大陸經濟好了,臺灣經濟才能走出陰霾”;臺灣“中央社”期待無論島內政局如何變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不要因此停滯或倒退;臺灣《工商時報》期盼兩會呈現積極的對臺經貿政策表述;很多臺商期待兩會政策能讓兩岸産業(yè)聯手應對國際經濟震蕩。
説到底,無論海峽兩岸的哪一邊,百姓最關心最期盼的,始終都是“民生”二字。所謂“民者,萬世之本也”。兩岸民眾關注的,都記在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心裏。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各界別,他們肩負百姓的重托,他們將在全國兩會上傳遞民聲、建言獻策、共商國是。以民革界別來説,其今年擬報送的提案中有5件涉臺,包括“網際網路+”、兩岸醫(yī)療衛(wèi)生、兩岸社會企業(yè)合作等方面,這些提案在深入調研階段都邀請了臺灣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與臺灣學生參與,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還記得今年1月初,2017年對臺工作會議提出讓臺灣同胞在大陸獲得更多便利,當時即有臺灣媒體欣喜的指出“臺胞將在大陸取得‘準國民待遇’”。對於臺灣同胞關心的問題,大陸始終未忘記那句“為廣大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的承諾,在全國兩會的平臺上,這一承諾當然還會繼續(xù)踐行。
至於臺海局勢,過去8年的兩岸和平發(fā)展,已于去年民進黨在臺灣執(zhí)政後陷入僵局。民進黨當局妄想在不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中”的情況下與大陸展開互動,根本不會有任何結果。大陸怎麼可能會在“兩岸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有任何的模糊與鬆動呢?大陸的立場簡單、明確、堅定,任何政黨、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分裂國家的活動,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的堅決反對!
2017年兩岸關係和臺海局勢必將更加複雜、更加嚴峻。大陸會繼續(xù)毫不動搖地堅持“九二共識”,會繼續(xù)堅定地反對和遏制“臺獨”,也會繼續(xù)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fā)展,繼續(xù)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無論國際情勢怎麼變,無論臺灣政壇怎麼變,大陸的底線都不會變,因為這是民之所願。
作為2017年開春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國兩會承載著13億中國人民的期盼。民進黨當局與其想從這場會議中窺探出什麼端倪,還不如自己冷靜下來,務實客觀地分析當前的兩岸與國際情勢,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畢竟,臺灣經濟復蘇、人民生計無憂,才是當前臺灣百姓的“民之所盼”。執(zhí)政者若不能圍繞民生民心施政,不是很奇怪嗎?(臺灣網首席評論員: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