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孔立:臺北高雄選舉評析
2003-06-25 10:00:00
來源:
字號
臺北、高雄市長和議員的選舉已經(jīng)結(jié)束,總的來説,並沒有出乎人們的意料,“北馬南謝”連任市長,這是我們早就預料到的。在最後幾天,臺灣出現(xiàn)有利於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的消息,有些人也跟著興奮起來,其實,地方選舉靠的是長期經(jīng)營的“根基”,不是一兩天的“造勢"所能扭轉(zhuǎn)的。不過,從這次選舉可以説明不少問題,對今後臺灣政局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影響,不妨逐一加以評析。
各政黨均勢未變
國民黨保住臺北市長,民進黨保住高雄市長,這樣的選舉結(jié)果,可以説明以下基本現(xiàn)實:
第一,“泛藍”、“泛綠”的實力對比沒有發(fā)生根本的變化,雙方均勢仍然存在。換句話説,雙方在爭奪中間選民方面,都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
第二,在臺北市,民進黨出了李登輝加上陳水扁的兩張“總統(tǒng)牌",儘管他們一人一邊拉著李應元的雙手,也無法拉抬李應元登上市長的“寶座"。這説明在臺北市民面前,“總統(tǒng)牌"並沒有什麼影響力。第三,在高雄市,“泛藍"方面動用了連戰(zhàn)、宋楚瑜兩位“黨主席"為黃俊英站臺,也無法扭轉(zhuǎn)劣勢的局面,不過,“泛藍"的整合已經(jīng)使雙方選票的差距拉近了。這説明整合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第四,在臺北市,國民黨還有一定優(yōu)勢,原來一些有多數(shù)人支援民進黨的選區(qū),現(xiàn)在卻轉(zhuǎn)為支援國民黨的候選人。不過這並不表明多數(shù)市民支援國民黨,只是因為國民黨動用的是“上駟",是“強棒",又是現(xiàn)任的市長,所以佔了上風,爭取到不少中間選民。至於宋楚瑜的“下跪效應"是否起作用,明眼人一看便知,馬英九是不需要他人來“錦上添花"的。如果換一個候選人,就很難勝選了??梢哉h,目前國民黨或親民黨除了馬英九以外,幾乎提不出第二個人,而民進黨可以提出的人選卻比他們多,這次出場的李應元還不是他們的“上駟",人們不能不看到這一點。第五,在高雄市,民進黨還有優(yōu)勢,謝長廷仗著現(xiàn)任的優(yōu)勢,又有陳水扁不斷地南下為他“護航”,多方“造勢”,煽旺了“人氣”,爭取到一部分中間選票。但是,謝長廷贏得並不輕鬆,可以説是一次“險勝”。他的對手黃俊英是高雄本地人,而國民黨在高雄也有一定的基礎(chǔ),所以能夠獲得相當多的選票。不過,黃俊英並不是“泛藍陣營”中最強的選手,但已經(jīng)給謝長廷造成不小的威脅。民進黨在取勝的同時,不能不看到自己的弱點。
至於兩市議員的選舉,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對兩市當局的行政運作也不會發(fā)生太大的麻煩。有人説,民進黨已經(jīng)成為高雄市議會第一大黨,這實際上沒有多大意義,只不過是自我安慰而已。
總之,這次選舉的結(jié)果並沒有引起臺灣政治力量對比的重大變化,對臺灣政局也不會有重大的影響,“泛藍”、“泛綠”之間的爭奪仍然要持續(xù)下去,誰能爭取到更多的中間選民,則是他們“較勁”成敗的關(guān)鍵。
這次選舉也給雙方提出警告,它警告“泛藍陣營”:如果不加強整合,一致對“綠”,連高雄市長都選不上,何況“總統(tǒng)’?這次選舉對於是真心整合,還是假意整合是一個考驗。不但在國親兩黨之間,即使在國民黨內(nèi)部都存在分歧,能否儘快解決,對2004年選舉關(guān)係極大。它也警告民進黨:選舉的得票率不高,不單純是候選人因素,誰能排除對民進黨“執(zhí)政”不滿的因素呢?如果臺灣經(jīng)濟繼續(xù)低迷,2004年還能“篤定”連任嗎?
算不上2004年前哨戰(zhàn)
有些臺灣媒體和海外媒體把這次選舉説成是2004年“總統(tǒng)”選舉的前哨戰(zhàn),我認為事實已經(jīng)證明並非如此。如果北、高兩市國民黨全勝,或民進黨全勝,則對2004年選舉有重大影響,才可以算“前哨戰(zhàn)”。如果國民黨全勝,對“泛藍”的整合就有了主導權(quán),親民黨很難與它相爭,或者全部由國民黨組成“正副配”,或者“國正親副”,就不可能出現(xiàn)“親正國副”,即“宋
各政黨均勢未變
國民黨保住臺北市長,民進黨保住高雄市長,這樣的選舉結(jié)果,可以説明以下基本現(xiàn)實:
第一,“泛藍”、“泛綠”的實力對比沒有發(fā)生根本的變化,雙方均勢仍然存在。換句話説,雙方在爭奪中間選民方面,都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
第二,在臺北市,民進黨出了李登輝加上陳水扁的兩張“總統(tǒng)牌",儘管他們一人一邊拉著李應元的雙手,也無法拉抬李應元登上市長的“寶座"。這説明在臺北市民面前,“總統(tǒng)牌"並沒有什麼影響力。第三,在高雄市,“泛藍"方面動用了連戰(zhàn)、宋楚瑜兩位“黨主席"為黃俊英站臺,也無法扭轉(zhuǎn)劣勢的局面,不過,“泛藍"的整合已經(jīng)使雙方選票的差距拉近了。這説明整合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第四,在臺北市,國民黨還有一定優(yōu)勢,原來一些有多數(shù)人支援民進黨的選區(qū),現(xiàn)在卻轉(zhuǎn)為支援國民黨的候選人。不過這並不表明多數(shù)市民支援國民黨,只是因為國民黨動用的是“上駟",是“強棒",又是現(xiàn)任的市長,所以佔了上風,爭取到不少中間選民。至於宋楚瑜的“下跪效應"是否起作用,明眼人一看便知,馬英九是不需要他人來“錦上添花"的。如果換一個候選人,就很難勝選了??梢哉h,目前國民黨或親民黨除了馬英九以外,幾乎提不出第二個人,而民進黨可以提出的人選卻比他們多,這次出場的李應元還不是他們的“上駟",人們不能不看到這一點。第五,在高雄市,民進黨還有優(yōu)勢,謝長廷仗著現(xiàn)任的優(yōu)勢,又有陳水扁不斷地南下為他“護航”,多方“造勢”,煽旺了“人氣”,爭取到一部分中間選票。但是,謝長廷贏得並不輕鬆,可以説是一次“險勝”。他的對手黃俊英是高雄本地人,而國民黨在高雄也有一定的基礎(chǔ),所以能夠獲得相當多的選票。不過,黃俊英並不是“泛藍陣營”中最強的選手,但已經(jīng)給謝長廷造成不小的威脅。民進黨在取勝的同時,不能不看到自己的弱點。
至於兩市議員的選舉,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對兩市當局的行政運作也不會發(fā)生太大的麻煩。有人説,民進黨已經(jīng)成為高雄市議會第一大黨,這實際上沒有多大意義,只不過是自我安慰而已。
總之,這次選舉的結(jié)果並沒有引起臺灣政治力量對比的重大變化,對臺灣政局也不會有重大的影響,“泛藍”、“泛綠”之間的爭奪仍然要持續(xù)下去,誰能爭取到更多的中間選民,則是他們“較勁”成敗的關(guān)鍵。
這次選舉也給雙方提出警告,它警告“泛藍陣營”:如果不加強整合,一致對“綠”,連高雄市長都選不上,何況“總統(tǒng)’?這次選舉對於是真心整合,還是假意整合是一個考驗。不但在國親兩黨之間,即使在國民黨內(nèi)部都存在分歧,能否儘快解決,對2004年選舉關(guān)係極大。它也警告民進黨:選舉的得票率不高,不單純是候選人因素,誰能排除對民進黨“執(zhí)政”不滿的因素呢?如果臺灣經(jīng)濟繼續(xù)低迷,2004年還能“篤定”連任嗎?
算不上2004年前哨戰(zhàn)
有些臺灣媒體和海外媒體把這次選舉説成是2004年“總統(tǒng)”選舉的前哨戰(zhàn),我認為事實已經(jīng)證明並非如此。如果北、高兩市國民黨全勝,或民進黨全勝,則對2004年選舉有重大影響,才可以算“前哨戰(zhàn)”。如果國民黨全勝,對“泛藍”的整合就有了主導權(quán),親民黨很難與它相爭,或者全部由國民黨組成“正副配”,或者“國正親副”,就不可能出現(xiàn)“親正國副”,即“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