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天津10月11日電 題:村主任劉海燕和她的“脫貧三部曲”
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栗建昌 李鯤
“很難想像在東部地區(qū)還有如此缺水的地方”“家鄉(xiāng)需要這些願意為百姓奉獻的帶頭人”“在政策和經(jīng)濟引導的社會遷移大潮之外,總是有不易被人理解的堅守”……這些網(wǎng)民熱烈評論的,是一位女村主任和她為村裏打井的事跡。
近日,與北京接壤的河北鄉(xiāng)村前幹澗和村主任劉海燕在網(wǎng)路走紅,改革開放先富起來的她,年過半百後重返村裏當了四年村主任,自己墊錢帶領村民找水、修路、發(fā)展農(nóng)家樂,演繹了新時期的“脫貧三部曲”。
她墊錢打了七眼井,終於有一眼出水了
京津冀交界處的山區(qū),一處烽火臺遺址上矗立著劃分三地行政區(qū)域的“三界碑”,三界碑下,河北省興隆縣陡子峪鄉(xiāng)前幹澗村與北京、天津接壤。劉海燕就是這個村的村委會主任。
提到“水”,55歲的劉海燕永遠忘不了自己人生中那個絕望的鏡頭:那時她蹲在井口,手裏攥著打井抽上來的幹石子兒,眼淚一下就出來了——“打了240米,又沒打出水?!彼难Y嘀咕著,因為這已經(jīng)是她在村裏打的第6眼深井了。
為什麼要打井?若不是親眼所見,記者難以想像,在與北京接壤的山區(qū),仍有這樣的場景:在村民張福青家,房檐下斜吊著一根從中間立切開的鐵皮管,當作接水槽,雨水流下來後,將順著水槽和與它連接的膠皮管道流入一個水窖,水窖能存約30立方米水,要支撐老兩口用到明年雨季。村裏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家後總因為喝水而鬧肚子。
“有水才能引來人和財富。”劉海燕對此深信不疑,但她的“找水之旅”卻異常艱辛,村裏沒錢,她就先墊上,一打就是7眼井。
前5眼井最深的打到540米都沒有出水,打井隊的人都不願意幹活了,但劉海燕還在堅持。2015年,倔強的劉海燕花了兩萬多元請了專業(yè)人士做物理探測,最終在山頂選定了位置,用更為專業(yè)的水鑽開始打第6眼井。
然而,打到240米仍沒有出水,劉海燕走到井口邊,於是便有了那個令她終生難忘的悲傷鏡頭。“當時我腦子一篇空白,心想:這下完了!”為打這眼井,地也徵了,樹也砍了,工錢還沒付。
“那時候,真的不想再打了?!眲⒑Q嗾h,“可是嘴上説不打吧,還不中!過了段時間我還不死心?!?/p>
懷著全村人的期待,劉海燕決定再試一次,“下多大氣力也得打出來!”2015年11月20日,水打上來了。據(jù)打井的人回憶,那一刻,劉海燕高興得像個小姑娘。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下著大雪,打井的人告訴我,打出水了,我激動地跑到井邊,水冒的四處都是,我的鞋都濕了?!眲⒑Q嗾h。
曾經(jīng)騎毛驢上的山路通了汽車
坐車去鄉(xiāng)政府辦事必須繞道天津、北京,這是兩年前前幹澗村民“出山”的常態(tài),當然,還有一條路——翻山。
故事還要從36年前講起。1980年,前幹澗村的小夥子閆長富與龍門村的姑娘劉海燕舉行訂婚儀式。姑娘和母親騎著毛驢翻山越嶺,路太顛簸,坐墊被顛下山去;前幹澗太窮,母親心中擔憂。
“您把姑娘嫁給我,我們將來給您把道兒修通!”年輕的閆長富對未來的丈母娘許下諾言。1983年,閆、劉二人結婚後走出前幹澗,來到相鄰的天津薊州打工,丈夫精明、妻子能幹,兩人很快賺到了錢,做起了買賣,有了加油站。
養(yǎng)大了孩子,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劉海燕心中似乎總有些什麼放不下。一天晚上,她忽然對丈夫説:“你還記不記得當年的諾言?”閆長富一愣,説:“當然,那是我的家?!?/p>
於是,當上村主任的劉海燕,在打井的同時開始修路。她把自己家的鉤機、鏟車等等全部推到了工地上,又自己墊資200多萬元,“先把活幹起來再説”。
修路得砍掉不少村民家裏的樹,一些人心生抱怨,劉海燕和村裏的幹部表示,被佔地砍樹的,村幹部家裏的地和樹任其挑選!看見日益鋪平的道路,漸漸地,劉海燕贏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援,有的人還主動捐了款。
開工後,劉海燕幾乎天天在工地盯著,經(jīng)過一年半的“灰頭土臉”,長6公里、寬7米的前龍路(前幹澗到龍門)建成通車了,在三界碑上看,這條路宛如一條白龍騰飛在山間。
不出家門的“脫貧三部曲”讓各界點讚
有了水,通了路,劉海燕和丈夫正在村裏蓋著一座高標準的農(nóng)家院——她要開發(fā)農(nóng)家樂,“給鄉(xiāng)親們打個樣”。靈感來自隔壁——天津前幹澗村。雖然都叫前幹澗,但天津這邊70年代就喝上了甘甜的深井水,現(xiàn)在開著40多戶農(nóng)家院,最多年年收入20多萬元。
劉海燕看中的就是這一點,她告訴記者,把路修通、把井打上,下一步,她要和村民一起向天津前幹澗學習,開發(fā)鄉(xiāng)村旅遊。她的“脫貧三部曲”引來網(wǎng)民的熱烈點讚。
“一個有韌性,經(jīng)得起壓力的村幹部才能帶領村民致富,農(nóng)村需要這樣毅然返鄉(xiāng)的幹部,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與建設也需要我們年輕一代去關注。”網(wǎng)民“黑貓警長”説。
“她本可以過自己的安逸的小日子,卻偏跟自己較勁,只因她不想讓鄉(xiāng)親們再喝房檐水,不想讓貧困困住村民致富的路!為她的執(zhí)著點讚,為她的精神動容!”網(wǎng)民“思湘”説。
“擺脫靠天吃水,靠天致富的路很艱難,脫貧需要劉海燕,也需要村民更有自主性積極性,認識到自己是那裏的主人,有義務更有責任把家園保護好?!本W(wǎng)民“怕貓咪的小笨魚”説。
劉海燕的事跡在網(wǎng)路走紅,但更重要的是,她用實際行動激發(fā)了村民自主脫貧的激情,將致富之路拉到了村民眼前。
通了路,常外出打工的村民張義全自豪起來:“過去出山到北京,要麼坐車繞天津,要麼在山樑上慢慢爬,現(xiàn)在連隔壁的天津人去北京都願意走我們的前龍路!”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