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們通過數據看到的是全球財富與貿易流速與流向的變化,以及發(fā)展動力的轉移,但活躍在數據背後的是觀念與行為方式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各種各樣的合作與建設,給許多國家?guī)砹私洕系陌l(fā)展,帶來了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如果從整體的視角來看,豐富多彩的發(fā)展實踐,已然搭建起了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而如果從個體的視角來看,有血有肉的人文交流,也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動人的百姓故事。
“一帶一路”有很多故事,媒體介紹比較多的,是中國企業(yè)走出去,在當地投資、修路、建廠的情況。除了這些經濟貿易的活動外,中國企業(yè)以及隨之而行的中國人的出現,究竟會給沿線國家人民帶來怎樣的思想風暴?這可能更吸引人。
肯亞有一條英國殖民時期修建的鐵路還在運作,但行駛的是老舊而緩慢的觀光列車,它讓人們很快會遙想起英國當年的強盛。如今,殖民者已經“走出非洲”,他們修建的鐵路也運走了肯亞的財富,留下的是落後與貧窮,還有那一套旨在維護殖民者特權和殖民體系穩(wěn)定的制度,這麼多年來仍一直在制約著發(fā)展。
中國人來了,也要幫助非洲修路。按照西方人的思維慣性,中國人是“新殖民者”,會和他們的祖輩做同樣的事情,把財富單向地運回中國?!耙粠б宦贰钡墓适乱婚_始就碰上了西方殖民故事敘事邏輯的挑戰(zhàn)。
但隨著鐵路、公路的延伸,“一帶一路”的故事慢慢形成了不同的敘事邏輯。中國企業(yè)修建的鐵路是現代化的、低碳運作的,中國人教當地人如何修建鐵路、如何使用機器、如何管理運輸線路、如何將自身的經濟潛能發(fā)揮出來,也在培育著他們勞動致富的新觀念,用中國人艱苦奮鬥與守紀律的精神進行著一場意義深遠的“傳、幫、帶”活動。中國人的出現引發(fā)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思想衝擊波。
為什麼中國不同於西方?為什麼中國人能走到我們前面?筆者在肯亞訪問時,正好碰到該國媒體在討論這些問題。上世紀60年代,肯亞的每人平均GDP大約為600美元,而中國還不到100美元。如今中國超過了8000美元,肯亞卻只有1300多美元。原因何在?中國究竟對在哪?肯亞究竟哪一步沒走好?人們在對比思考中發(fā)現,中國人的勤勞勇敢、奮鬥苦幹,中國人的價值觀、家庭觀、教育觀,都是使得中國快速實現工業(yè)化的文化原因。
英國《金融時報》最近的一篇評論説,有位名叫麥克斯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