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50歲的她背著兒子求學,只因為相信這一句話
2月27日,廣西東蘭縣高中又到了開學第一天。上課鈴響,一個瘦弱的母親正背著戴眼鏡的男孩爬上樓梯,來到高一某班的教室。學生們都認識這對母子——50歲的母親黃乜鮮和她17歲的兒子黃必華。
多年前,黃必華因病下肢癱瘓,家境貧寒。儘管有低保,但日子依然困難。黃乜鮮堅持讓孩子上學讀書,每天背著他一路求學,她説:“上學才是他唯一的出路,我不知道能背多久,能背一天我就堅持一天。”
“讀書才是出路”
每天,黃乜鮮將黃必華用輪椅推到教學樓下,蹲下身,將兒子雙手搭在肩上,躬身背起他,爬樓梯到二樓教室,將兒子放在座位上,再轉(zhuǎn)身離開。
在廣西東蘭中學,黃乜鮮背著兒子黃必華走向教室。
背著兒子去教室、又背回來;再背去、又背回來……這對黃乜鮮而言已輕車熟路。在這所大山深處的高中,黃乜鮮每天跑六個來回,日復(fù)一日,風雨無阻。
黃必華説,讀小學二年級時,他感覺腿部沉重,抬不起來,後來兩條腿失去知覺。當時,父親帶著他去了好多家醫(yī)院,醫(yī)生搖著頭告訴他下肢癱瘓難以康復(fù)。那時,黃必華感覺整個世界都黯淡了,他整天躺在床上,不跟任何人説話。
在廣西東蘭縣隘洞鎮(zhèn)板康村,黃乜鮮用三輪車載著兒子黃必華行駛在上學的路上。
而家境清貧、丈夫身體差,也讓黃乜鮮夫婦暗地裏抹眼淚。他們擔心自己老了以後,雙腿殘疾的兒子沒辦法活下去。黃必華説,當時父親鼓勵他回學校讀書,“時間久了,對現(xiàn)實也認清了,覺得自己沒有別的出路,還是要去讀書。”
2011年,離開學校3年後的黃必華回到拉板小學。為方便背兒子上學,父母來到學校旁的磚廠打零工,磚廠老闆為他們騰出一間工棚居住。夫妻倆每天早晨背著兒子去學校,放學再接回來。
在廣西東蘭縣隘洞鎮(zhèn)板康村,黃乜鮮用三輪車載著兒子黃必華行駛在上學的路上。
“一塊水泥磚50斤重,製成後堆放好,才算完成,能賺1塊2毛錢,非常辛苦,一天只能掙20至30元錢。為了背我讀書,他們堅持留在磚廠。”黃必華流著眼淚回憶,那時父親因為肝硬化,經(jīng)常捂著胸口難受得説不出話來。
“能背一天算一天”
2012年,黃必華的姐姐考上大學,家裏的日子更加艱難。
2014年,黃必華考入東蘭鎮(zhèn)中學,但學校沒法為他提供單間宿舍。為了繼續(xù)背兒子讀書,夫妻倆在中學旁租下一間面積很小的房子。無法幹重活的丈夫每天背兒子上下學,黃乜鮮則到臨近縣區(qū)林場打零工。然而,黃必華剛讀初三時,肝癌晚期的父親離開了人世。
在廣西東蘭縣隘洞鎮(zhèn)板康村,黃乜鮮背著兒子黃必華上三輪車。
黃必華父親離世後,黃乜鮮悲痛欲絕,這位瘦弱卻很堅強的女人,每天按時背著兒子上5樓教室,早中晚幾個來回。
丈夫治病、女兒讀書,讓家裏欠下不少債務(wù)。每天要背兒子讀書的黃乜鮮沒法找工作,一家人靠低保和借錢度日。為增加收入,黃乜鮮常撿些礦泉水瓶,有時還能撿些日用品。
“媽媽有時會撿回一些洗衣粉、舊衣服或者球鞋。”黃必華説,他腳上仍穿著母親撿回的一雙黑色運動鞋。
在廣西東蘭中學運動場,黃乜鮮看著兒子黃必華練習操作輪椅。
黃乜鮮曾對黃必華的老師説,兒子漸漸長大了,她不知道自己能背多久,但只要能背一天就算一天。
“再苦也不怕”
2017年,黃必華中考結(jié)束,以他的成績本可到全市最好的高中讀書。但因離家太遠、行動不便、成本高等原因,黃必華決定在東蘭縣高中讀書。
東蘭縣高中副校長黃靈平説,了解到黃必華家裏的實際情況後,學校在一樓提供了單間宿舍免費給他居住,還給了黃必華5000元助學金;從深圳來學校支教的教師王聖平在朋友圈發(fā)動愛心捐款扶助黃必華;學校小賣部的老闆也給黃乜鮮提供了打零工的工作。
在廣西東蘭中學宿舍,黃乜鮮在擇菜,黃必華在看書。
同學們對行動不便的黃必華充滿關(guān)愛,有人背著黃必華下樓梯去廁所,有人課間背著他下樓到籃球場。如此種種都被他的母親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母親的堅強鼓舞著黃必華。黃必華的初中語文老師説,在父親去世後,母親最悲傷的那段時間,黃必華每天安慰母親,從來輕易不表露自己的悲傷。
2018年2月27日在廣西東蘭中學運動場,黃必華為媽媽黃乜鮮拔白頭髮。
黃必華語文成績很好,他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秋天的懷念》,講述一個青年癱瘓後,母親給他無限的愛,讓他變得無比堅強的故事。而文章的作者史鐵生與他有著相似的境遇。他説,自己正努力學習照顧自己。“我要努力做自己能做到的事。”黃必華説。他的高一班主任則説,幾乎沒見到黃必華情緒低落或失望過。
在廣西東蘭中學,黃乜鮮在教室外看兒子黃必華學習。
如今,這個家庭有了新希望。黃乜鮮的女兒大學畢業(yè)後,在一家醫(yī)院當護士,一家人的生活正在好起來。
看著坐在輪椅上的兒子,黃乜鮮説:“如果他能考上大學,我還是要背他去,再苦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