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者須志向高遠
【專家視點】
作者:宋強(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副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的講話中指出:“要在培養(yǎng)奮鬥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於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具有勇於奮鬥的精神狀態(tài)、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p>
教育引導青年立鴻鵠志
“愛國、勵志、求真、力行”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對青年學生提出的四點希望和囑託,其中的勵志就是要求青年立鴻鵠志,做奮鬥者,樹立高遠志向。志向是青年決心有所作為的努力方向,立志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重要意義。青年在人生道路上面臨的選擇很多,不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人就會有不同的志向。因此,志向的形成需要教育的引導。
通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積澱歷史底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富含“勵志奮鬥”的充分營養(yǎng),孔子的“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漢使蘇武的飲雪吞氈,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賦《離騷》,這些無不體現(xiàn)中華民族剛強堅毅、自強不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需要發(fā)揮學校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中,從而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引導青年將鴻鵠之志根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深厚土壤。
通過新時代英雄精神教育定向鑄魂。有光輝榜樣才能樹立高遠志向。英雄身上最能體現(xiàn)民族精神和奮鬥精神,如何評價英雄,如何看待英烈,反映的是我們民族的集體價值觀,體現(xiàn)的是新時代的精神氣象。傳承英雄精神是激勵我們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磅薄力量,學校不能放鬆對青年學生的英雄精神教育。新時代以來,我們國家涌現(xiàn)出了羅陽、蘭輝、鄒碧華等一批英雄模範,我們要通過先進事跡進教材、主題黨日、研討會等多種方式,教育引導青年善於向先進典型學習,講身邊事,學身邊人,立下新時代許黨報國、執(zhí)著堅守的偉志。
教育引導青年艱苦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能不能堅守艱苦奮鬥精神,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yè)興衰成敗的大事。”艱苦奮鬥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的重要法寶。青年正處在物質(zhì)生活極大豐富的時期,也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價值觀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必須通過教育加以正確引導,堅決抵制奢靡之風,通過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來贏得美好生活。
加強艱苦奮鬥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教育者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把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之中,教育青年懂得理想的實現(xiàn)要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奮鬥,幫助青年錘鍊堅強的意志和品格,培養(yǎng)奮勇爭先的進取精神,歷練不怕失敗的心理素質(zhì),保持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敢於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要讓青年認識到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積貧積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發(fā)展繁榮,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頑強拼搏,靠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開展社會實踐和勞動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回憶七年知青歲月時説:“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徬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jīng)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鼻嗄陼r期多經(jīng)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應當組織青年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在青年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青年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以此歷練青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zhì),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
教育引導青年永久奮鬥
馬克思曾説:“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苯逃ぷ髋囵B(yǎng)的人,必須是擁護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生的有用人才。
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永久奮鬥的決心。要堅持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引導廣大青年自覺為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永久奮鬥。為此需要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一是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fā)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二是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三是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激勵學生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四是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併為之終生奮鬥。
教育引導青年將個人奮鬥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奮斗大潮中。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一個人、少數(shù)人、一代人能完成的,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續(xù)奮鬥。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我們需要教育引導青年主動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把奮鬥精神融于崗位、融于日常,在參與創(chuàng)造偉大時代的同時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中實現(xiàn)個人夢想,切實把奮鬥精神貫徹到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全過程,形成競相奮鬥、團結奮鬥的生動局面。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24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