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久久6久久66热这里只是精品,日本免费午夜成人福利剧院,精品人妻在线无码

  • 臺灣網(wǎng)移動版

    臺灣網(wǎng)移動版

70年邊防交通發(fā)展|曾經(jīng)8天8夜的探親路,如今只需12小時

2019-10-11 16:29:00
來源:中國軍網(wǎng)
字號

  遙望“天路”:遠方從此不再遠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王雪振 胡錚 通訊員 潘昭

  部隊運輸車隊行駛在新藏公路上。張軍 攝

  萬里邊疆,巍巍崑崙,“行”是頭等大事。

  有路始得行。翻閱史料,70年邊防交通發(fā)展日新月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新疆向阿裏地區(qū)供應物資主要靠畜力;阿裏地區(qū)解放後,入藏部隊和阿裏藏族群眾的生活給養(yǎng),還得靠牦牛、駱駝運送,運輸條件落後,上高原“難於上青天”。

  1957年,北起新疆葉城縣、南至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查務鄉(xiāng)的新藏公路通車了,藏北高原群眾含淚慶祝,高原邊地不再是一座孤島。

  數(shù)十年來,這條進藏路如同祖國的“血脈”,連起沿途的牧民聚集區(qū),接通邊防一線哨所營地,為邊疆軍民送來生機與活力。

  我們走在大路上,大路越走越寬闊。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各級重視邊防交通發(fā)展,順應強軍要求,滿足官兵需求,交通里程不斷增加、規(guī)模持續(xù)壯大、承載能力顯著提升,邊防交通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的歷史飛躍,邊防官兵的出行不再難。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軍人享受著發(fā)展的成果,也守護著豐收的碩果。

  新型補給艦抵達南沙某島礁。張軍 攝

  當洪映武被軍犬意外咬傷的時候,軍醫(yī)鄭玉海最擔心的是,如何讓他儘快接種狂犬疫苗。

  按照治療規(guī)定,被咬後24小時內(nèi)為“疫苗接種黃金期”。然而,洪映武所在的連隊位於西陲的邊防一線,最近的醫(yī)療點,在幾百公里之外的三十里營房。

  連隊派出猛士車,通過簡易邊防公路向醫(yī)療點疾馳;醫(yī)療點的醫(yī)療車攜帶疫苗,依託219國道向連隊方向駛來……最終,洪映武在被咬12小時後,順利接種疫苗。

  洪映武所在的連隊,位於西陲一座被稱為“喀喇崑崙山”的山脈體系中。這裡屬於“邊遠”的範疇,林立的冰峰、綿延的山脈、肆虐的寒風、稀薄的空氣,將這裡勾勒得了無詩意。

  作為喀喇崑崙腹地屈指可數(shù)的“常住人口”,邊防官兵在這荒涼寂寥的高原奉獻著青春與生命。唯有那一條條“天路”拉近了邊防軍人與外界的距離,帶來每一次出行的高效與便捷。

  阿裏退伍老兵乘機返鄉(xiāng)。張軍 攝

  ■那個年月,邊防的路讓人又愛又恨

  對於駐守喀喇崑崙的邊防官兵而言,新藏公路往往被賦予與眾不同的意義、承載著特殊情感。

  這條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公路,北起新疆葉城縣,南至西藏拉孜縣,穿越喀喇崑崙高原,大多路段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如今它已成為喀喇崑崙地域連接邊防哨卡、保障戰(zhàn)備交通的“主動脈”。

  在四級軍士長、新疆軍區(qū)邊防某連駕駛員朱軍偉的記憶裏,2013年以前,新藏公路還是全國僅存的一條沒有鋪設柏油路面的國道,路面窄、坡度大。駕車走過這條路的駕駛員都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行車路上心驚膽戰(zhàn),就像熱鍋裏炒豆子?!?/p>

  主線路況尚且如此,通往邊防哨所的支線更是難行——難以計數(shù)的雪阻、山洪、伏流和凍土路段,車行其上,速度提不起來,載重量也上不去。

  相較于朱軍偉的行車體驗,三十里營房醫(yī)療點護士長卓玉嬌,有著關於邊防公路的“獨家記憶”。在邊防駐守10餘年的卓玉嬌經(jīng)常參與哨卡巡診,她至今難忘第一次隨隊巡診的經(jīng)歷:道路顛簸,高原反應如潮水般襲來,她吐了一路……

  那次經(jīng)歷,也讓卓玉嬌內(nèi)心充滿對官兵看病難的擔憂。一次,一位上山守防不久的新兵突發(fā)高原病,卓玉嬌隨救援車輛緊急出動,路上碰到雪山融水路段,無法通行。

  望著洶湧的水流,卓玉嬌心急如焚,卻想不出辦法……最終還是哨卡官兵背著患病戰(zhàn)友,用鋼絲繩作為輔助,一步步蹚過冰冷河水,將其送上救援車。

  在邊防工作了30多年的老軍醫(yī)謝文峰,提起昔日的路也是深有感觸。

  他的記憶中,通往高海拔哨卡的路況都不太好,冰雪、泥石流來了,路就斷了。由於通信條件落後,利用電報機發(fā)報溝通,成了救治一線傷病員最為可行的辦法。然而在那個年月,患病戰(zhàn)士因各類原因耽誤就診的情況不在少數(shù)。

  上士、炊事班班長周明亮常年駐守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某哨所,哨所沿線路況複雜。他一臉苦笑地説,當年官兵總是吃不上番茄——運菜車上山一趟怎麼也得耽擱三五天,每次車到了,番茄不是被凍爛就是被顛爛了。

  一到冬天,周明亮和戰(zhàn)友面對的只有日復一日的“馬鈴薯、蘿蔔加粉條”。由於飲食單調(diào)、營養(yǎng)跟不上,守防官兵經(jīng)常出現(xiàn)嘴唇乾裂、指甲凹陷、失眠、脫髮等情況,作為炊事班班長,周明亮心裏那個苦啊……他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一條四通八達的公路直通這個偏遠艱苦的哨所。

  在河尾灘邊防連中士司務長王小康看來,那個年月,所有“綠色”的東西在哨所都是寶貝,端上餐桌的“綠色”大家也都“你推我讓”。等了幾個月的一封家書,是山下團部戰(zhàn)友想方設法送上山的。那輛送信的“綠色”越野車風塵僕僕而來,送來了希望,捎來了溫暖。

  還有一位邊防連指導員的妻子,一度鬧著要和常年在高原守防的丈夫離婚。寫信時,她這樣抱怨:“高原上連個人影都沒有,哪來那麼多事兒,為啥連打電話的時間都沒有?”為了辦離婚,這位軍嫂搭乘部隊的送菜車上了高原。

  長途奔波700公里,海拔越來越高,軍嫂的心軟了:“上山的路這麼險,他守在這兒一定吃了不少苦吧!”等到了哨所,眼淚順著臉頰流下來,離婚的念頭已然煙消雲(yún)散……

  走一趟邊防的路,這對夫妻的心貼得更近了。

  ■天塹變坦途,邊防一線“換了人間”

  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

  在三級軍士長曹浩軍的眼裏,邊關“行”的變化,體現(xiàn)在巡邏方式的轉(zhuǎn)變上。

  2002年9月,還是新兵的曹浩軍來到雪域高原。第一次參加連隊巡邏,老兵們告訴他“巡邏點位就在面前的那個山頂”。只是,看上去不遠的路程,他和戰(zhàn)友們走了一整天。

  通往點位,其實沒有路?!澳_下儘是亂石,隨著海拔的升高,體力消耗大,每走一步都艱難?!辈芎栖娀貞浾h,那個點位,位於海拔5420多米的雪峰之上,日復一日,他們硬是用雙腳踏出一條路。

  還有一處點位,官兵巡守,需要蹚過數(shù)條冰河。5公里的路程,曹浩軍和戰(zhàn)友得走9個多小時。一年又一年,腳底板磨出的血泡破了又癒合,長出了老繭,在曹浩軍這個“老邊防”看來:能走得了邊防的路,以後啥路都能走、啥苦都能吃。

  隨著邊防巡邏路的逐步改建,曹浩軍所在連隊下轄所有巡邏點位都修通了行車便道。後來,上級給連隊配發(fā)了巡邏車,邊防巡邏由“徒步”轉(zhuǎn)變?yōu)椤俺塑嚺c徒步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

  路況一般,有時乘車巡邏,曹浩軍和戰(zhàn)友們還會因為顛簸而被“拋離”座位。巡邏路修通後,改善了守防條件,讓“苦日子”一去不復返——正如連隊戰(zhàn)士們編的一句“順口溜”裏説的:“時代在進步,巡邏少走路;坐車像跳舞,風吹還幸福?!?/p>

  黨的十八大以來,軍地攜手為邊防一線建設巡邏路,千里邊關形成以國道為主體、簡易邊防公路為枝幹、巡邏道路為末端的交通格局,管邊控邊以及綜合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邊防交通的改善,推動執(zhí)勤能力從“平面”到“立體”轉(zhuǎn)變——全地形巡邏車、摩托雪橇等裝備陸續(xù)列裝部隊;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投入使用,讓一線連隊對重要管段實現(xiàn)“全天候、全時段、全地域”監(jiān)控。

  走進邊防某連的監(jiān)控室,大螢幕上依次顯示數(shù)個監(jiān)控畫面,滾動播放實時監(jiān)控情況——防區(qū)情況“一覽無余”。

  監(jiān)控器材走進連隊,帶來了多樣化執(zhí)勤方式。“過去,官兵需要以乘車、騎馬、徒步的方式巡邏‘到點到位’。如今,連隊實行資訊化執(zhí)勤,執(zhí)勤效率和處置能力均得到提升?!边B隊指導員周健的臉上寫滿自信。

  去年入伍的上等兵向文,立志紮根邊防。新兵下連前,他選擇報考“無人機操作培訓班”,經(jīng)過兩個多月培訓,向文成為連隊第一位無人機操作手。

  如今,向文的主要任務除了練好基礎課目,還要練好無人機操作使用。無人機落戶邊防,讓巡邏監(jiān)控再無盲點。向文笑著説:“管邊控邊,無人機的作用大著哩!”

  鋻於交通的改善,近年來,集攝像、取暖、吸氧、做飯、電臺等為一體的新型猛士巡邏車落戶邊防,巡邏守防“如虎添翼”。

  而今,四通八達的邊防公路“橫向貼邊、縱向到點”,一座座“資訊化烽火臺”隨時感知風吹草動,空中直升機、無人機隨時監(jiān)控邊情……邊防一線已然“換了人間”。

  ■交通大發(fā)展,全方位“溢出效益”惠及邊防

  今年9月,駐守一線的某高炮連接到緊急轉(zhuǎn)場命令,摩托化輸送途中,連續(xù)經(jīng)過達坂、山梁,比預定時間提前半個小時完成任務。

  聊起這次經(jīng)歷,連長蘇博康直言:“感謝腳下的路?!?/p>

  “路況好,心裏就有了底,不用像以前那樣,鍬鎬不離手,一路行駛一路平整路面。”在他看來,路的改善,讓官兵得以安心投入訓練,也緩解了戰(zhàn)備壓力。

  某高炮營營長閆海慶介紹説,高原備戰(zhàn)道路先行,路好了,官兵聚焦打仗的精氣神更足了。

  陸上交通建立健全,空中運輸實現(xiàn)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

  2012年,阿裏至喀什的定期航線開通後,南疆軍區(qū)有關部門便將目光投向了兵員運輸。7年時間過去了,每年南疆軍區(qū)都會協(xié)調(diào)有關部門科學統(tǒng)籌、合理編配,將“新兵上山”與“老兵下山”相結(jié)合,幫助一線官兵減少路途顛簸,有效縮短兵員轉(zhuǎn)運時間,實現(xiàn)了運輸效益最大化。

  邊防交通的暢通,帶來了保障車輛的“朝發(fā)夕至”。

  大型貨車司機陳金平常年為邊防一線連隊供菜,他覺得,路況的改善意義重大——不僅讓官兵享受到“想吃啥就有啥”的便捷,更減少了運輸成本和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我們服務保障部隊的熱情和積極性更高了,動力更足了?!?/p>

  中士王俊説:“路變好了,吃得好了,保障到位了,郵件及時送到連隊,再也不用擔心‘包裹被退回’了?!弊屵叿拦俦吲d的是,報紙雜誌再也不“遲到”,新聞回歸“新聞”;高原不再遙不可及,駐守天涯也能隨時隨地與家人溝通。

  路的變化,讓護士長卓玉嬌無比欣慰:“邊防官兵的健康有了保障通途?!比缃?,即使在大雪封山時節(jié),也能通過現(xiàn)有公路完成傷員轉(zhuǎn)運,實現(xiàn)重急癥人員的及時救治。

  ■走開一條“路”,邊防交通養(yǎng)護實現(xiàn)社會化

  “經(jīng)濟建設是國家富強的根基,祖國的持續(xù)繁榮強盛讓交通建設有了長足發(fā)展?!北P點邊疆交通運輸嶄新變化,正在喀喇崑崙山駐訓的某團團長路山説。

  交通條件的極大改善,帶來了部隊保障能力的提升。如今,上山駐訓的部隊越來越多,為極限條件下鍛造精兵勁旅提供可靠保障。

  路靠修,更靠養(yǎng)。

  2016年4月,南疆軍區(qū)在上級有關部門支援下,對防區(qū)內(nèi)部分高原高寒地帶邊防公路實行養(yǎng)護改革試點。通過探索,他們降低了養(yǎng)護成本,減少了兵力佔用,為高原守防部隊的戰(zhàn)鬥力生成伸出了援手。

  上士周明亮對此深有感觸,“過去參加戰(zhàn)備執(zhí)勤,我們還要參與修路、鋪路……”無數(shù)次,部隊途經(jīng)高寒無人區(qū),為了完成道路搶通任務,周明亮和戰(zhàn)友們前出數(shù)百公里施工。

  隨著戰(zhàn)鬥力生成進程加速,邊防交通越來越繁忙,道路破損頻發(fā)易發(fā),單純依靠部隊養(yǎng)路越來越不現(xiàn)實。就這樣,“社會化養(yǎng)護管理”模式被南疆軍區(qū)試行並推廣開來。

  接下來,在相關單位配合下,南疆軍區(qū)借助社會專業(yè)技術力量參與邊防公路養(yǎng)護,採用考察、徵詢和談判等多種方式,選取養(yǎng)護工程實施單位。他們探索“日常養(yǎng)護”“應急保通”兩種方式,一方面保證道路暢通,另一方面在遇有突發(fā)情況或部隊任務需要時,確保做好應急保通工作。

  來自四川的陳亮,便是參與“社會化養(yǎng)護工程”的一分子。今年6月,他所在的施工隊經(jīng)過嚴格招標,受領某段邊防公路的保養(yǎng)工程。從8月份上山至今,陳亮跟隨施工隊完成了道路缺損填充、路面平整、護欄增設等工作。

  在他看來,用辛勤汗水保障邊防公路四通八達,是自己為邊疆繁榮發(fā)展、部隊高效投送盡的一份力——“邊防軍人守護萬家燈火,他們腳下的路,由我守護!”

  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

  ■桑林峰

  70年滄桑巨變,70載換了人間?!巴宋榘鼨C,立功老兵坐進頭等艙。”這樣的新聞,見證時代變遷。

  談起70年的變化,很多官兵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在衣食住行上。過去藍綠之色遍中國,現(xiàn)在五顏六色新奇美;昔日珍奇華美多貴重,今日飛入尋常百姓家;當年處處多見小平房,今天座座高樓拔地起……

  軍人四海為家。出行的變化,無疑最讓軍人為之感慨、為之自豪。從綠皮火車,到高速鐵路,變化可謂“當驚世界殊”。

  1978年,鄧小平在日本訪問,乘坐時速210公里的新幹線時感慨:“就感覺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那一年中國的鐵路營運里程只有5.2萬公里,雖比新中國成立之初翻了一番,但高速鐵路里程還是零。

  2019年5月,設計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刷新了人們對“中國速度”的認知。今天,官兵休假旅行、演習演練、遂行任務,乘坐高鐵早已成為“家常便飯”。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日子裏,再次回顧官兵的出行史,變化之大讓人感嘆不已。

  神仙灣哨卡的四級軍士長牛德龍説,10多年前他第一次探親,用了8天8夜。最近一次回老家,坐飛機、乘高鐵,12個小時就夠了。

  再拿川藏線來説,過去只有川藏公路可以通行,官兵家屬來隊,要下很大的決心。很多時候,往往軍嫂來隊見不到丈夫,那是因為道路經(jīng)常塌方。等道路修好,軍嫂的假期也到了。還有的時候,軍嫂到了部隊卻遲遲下不來,那是因為大雪封山,道路走不通了。2000多公里的川藏線,演繹著一個又一個“上不去、下不來、見不著”的淒美故事。

  有一個叫榮許兵站的地方,駐于西藏芒康。10多年前,軍嫂上去一次也得10多天。兵站成立60餘年,沒有一個軍娃上去過。主要是那裏道路實在不好走,而且供氧有限。直到近幾年道路和兵站條件改善,家屬才得以在最好的季節(jié)帶孩子上高原探親。出行的方便,終於使這個高原兵站傳來軍娃的笑聲。

  今天,隨著動車開進邊城,機場修到高原,艦船連通海島,從此“千里邊關一日還”,“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那些“穿越大半個中國,只為多看你一眼”的浪漫之約變得越來越容易。特別是隨著改革的調(diào)整、官兵待遇的提高,“追你追到天邊邊”,變成了“陪你陪到天邊邊”;“自古忠孝難兩全”,變成了“讓盡忠的也能多盡一點孝”。

  軍隊是要打仗的,講究兵貴神速、以快制慢。要想制勝戰(zhàn)場,出行快捷是重要保障。

  還記得抗美援朝戰(zhàn)爭嗎?入朝作戰(zhàn)初期,我志願軍遂行任務基本靠腿,一個軍只臨時配備100輛左右的汽車負責運輸物資;而美軍幾乎全部機械化,每個師編有各種車輛3800余輛。這場戰(zhàn)爭,我軍雖然勝利了,但機動能力不強也讓我們吃了不少虧。

  現(xiàn)在,這樣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我們有了航母,並前出西太平洋開展實戰(zhàn)化訓練;轟-6K、殲-20多次戰(zhàn)巡南海,運-9、運-20能夠有效實施戰(zhàn)略投運,“中華神盾”一次又一次護航亞丁灣……這樣的有效抵達,既彰顯我軍“出行”的快捷高效,又體現(xiàn)我軍裝備的快速發(fā)展。

  出行之中見巨變。目前,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中國夢、強軍夢。

  三軍律動,實力為本。有效抵達,才能有力護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軍人享受著發(fā)展的成果,也守護著豐收的碩果。

 ?。ū疚目凇督夥跑妶蟆?019年10月11日05版)

[責任編輯:李奕均]

相關新聞

  • 
    <small id="mmm0m"></small>
  • <tfoot id="mmm0m"></tfoot>
  • <sup id="mmm0m"></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