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曉新村社區(qū)剪紙興趣小組(攝影 王瑞林)
中國與西方國家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在養(yǎng)老方式上體現(xiàn)得格外明顯。對於絕大多數(shù)中國老人而言,養(yǎng)老的意義是回歸家庭生活,由此重建價值追求和社會認同。
北京初冬的一個陰雨天,伴著四級風,年近八旬的孫錫純老人和老伴一起挽手下樓開始晨練。退休16年來,每天早晨徒步走5公里是孫錫純的“必修課”——“我們老兩口的生活規(guī)律很好,早晨6點就起床,7:30吃早餐,然後收拾一下房間,之後出門散步。我每天都散步兩個小時,到附近的公園晨練,風雨無阻。”
這位居住在北京朝陽區(qū)小關社區(qū)的老人身板挺拔,講話鏗鏘有力,一頭黑髮間或夾雜著幾根銀絲,完全看不出他已年近八旬。老人有五個兒女,也都生活在北京,各家的日子都過得穩(wěn)定、安樂。最讓老人欣慰的是,孩子們個個都孝順,有空就回家來陪他和老伴聊天。逢年過節(jié),家裏大大小小近20口人聚在一起,70多平米的房子好不熱鬧?!昂⒆觽兒苄㈨?,我們老兩口很幸福的。逢年過節(jié)我們家人就多了,姑娘、兒子、兒媳婦、姑爺、孫子、外孫女都來了。兩個房間,滿噹噹的。聚餐就不在這裡了,兒女都在外訂好了?!?/P>
“活到老,學到老”是孫錫純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讀書看報是他平日裏最愛做的事情之一。每天要把書桌上厚厚的一摞報刊看完,孫錫純才覺得踏實。社區(qū)的住戶也都知道這位老爺子知識面廣、通曉時事,所以孫錫純一在小區(qū)裏露面,大夥就都愛跟他聊聊國家大事和社會百態(tài),很多年輕人也和他成了“忘年交”?!氨本┬侣?、中央新聞,一天都不能落,腦子自然覺得充實。收穫很多,心情舒暢、眼界放寬了。社區(qū)裏的小年輕、中年人見到我都願意跟我聊天、溝通、交流?!?/P>
近幾年,孫錫純還對中醫(yī)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時常結合所學給老伴和社區(qū)裏的老夥計們號脈,講營養(yǎng)飲食的方法。孫錫純覺得,老年人的快樂生活要靠自己去尋覓。
隨著經濟收入的日漸豐富和社會養(yǎng)老體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中國城市裏的老人像孫錫純一樣,在經濟上並不依靠子女供養(yǎng)。相反,不少中國年輕人買房買車,卻要依靠長輩的財政支援。就像歌裏唱的和孫錫純老人認為的一樣,變老似乎不再那麼可怕,而帶有些許浪漫。
而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已推行30餘年,獨生子女家庭數(shù)量過億,越來越多的家庭由四位老人、一對夫婦和一個孩子構成。這樣的結構一直被視為家庭養(yǎng)老模式的隱患。但與西方國家不同,更多的中國老年人致力於為大家庭提供各種服務,比如幫兒女做家務、照顧並教育孫輩等等。中國的老年人,正被視為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隱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