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袁汝婷、閆睿
“高校教師跳槽,這事兒有點像某些人離婚,越離越不珍惜,越來越沒感情?!蔽鞑恳凰咝5囊晃徊┦可鷮?,無奈地如此比喻身邊一些大學教師的頻繁跳槽。
在數千公里外,東北一所高校的長江學者張龍(化名),正在上演“離婚再婚秀”。每隔三五年,他就換一所院校,最近一次跳槽,校方支付給他6000萬元科研經費,上一位東家投入的2000萬元科研經費就此閒置,圍繞他組建的科研團隊也被迫解散。
這位教授在40多歲時評上長江學者,如今已是第三次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間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動,整體上確能促進人才成長、有利於智力資源的優(yōu)化組合、充分發(fā)揮作用。但與此同時,一些高校間出現的人才非正常流動,打起“挖人大戰(zhàn)”,消極作用也越來越不可忽視。像張龍這樣的“職業(yè)跳槽教授”,正是高校“挖人大戰(zhàn)”消極作用的縮影。
蜻蜓點水、狡兔三窟
“職業(yè)跳槽教授”逐利、謀官而動
“這樣的人就是鑽制度空子,讓國家資源流入自己腰包?!睎|北一所985高校的人事處處長告訴記者,“職業(yè)跳槽教授”大致分兩類:“蜻蜓點水”型和“狡兔三窟”型。
蜻蜓點水:一個聘期換一個單位,每所學校待三五年?!捌钙谝唤Y束,立馬大抬身價,如果學校不給錢,就跳走了。你要説他違法違規(guī),從法律上他沒問題??赡阋h他沒造成傷害,怎麼可能呢?”湖南一所地方院校的人事處處長向記者坦言,“蜻蜓點水”型的教授最讓人頭疼。此類教授往往資歷較深、學術水準不錯,有廣泛的社會關係,會趁著五年聘期期滿、商量續(xù)約時開出天價條件,不滿足就跳槽。
“這些人很聰明,跳到一個單位可以迅速適應,拿項目、出論文。但是我們發(fā)現,他們的科研成果往往是重復性、短期性的,自己履歷漂亮了,學校的學科建設、人才梯隊培養(yǎng)似乎都和他們無關?!鄙鲜鋈耸绿幪庨L説,學校如今已經被“跳怕了”,甚至不敢對某一位教師進行長期的大量投資,“錢花下去,聘期一到人跑了,怎麼辦?”
狡兔三窟:兼職東家一大堆,科研成果沒幾件。一所高校的青年學者王曉(化名)成功申請到一個國家社科項目,並成為項目主持人??恐鴩疑缈祈椖恐鞒秩说纳矸?,他先後到好幾所普通院校任教?!跋鹊揭粋€地方,拿了安家費,弄到了房子,然後又到另一所學校再來一次?!?/p>
王曉原來所在高校的人事處處長説,後來學校收到一所省屬院校的信,質問這位老師的行為,“但當時人已經不在我們學校了,對方院校為了引進人才,本身很多人事手續(xù)就不規(guī)範,最後只能吃個暗虧。就連分給他的房子,産權都拿了,頂多是過幾年再出手唄?!?/p>
不少受訪者稱,一些高校教師在多個單位任職或兼職,擁有光鮮頭銜的更是“多頭聘用”,獲取多方的巨量投資,兼職身份一大堆,科研成果卻少得可憐。
一位受訪專家告訴記者,無論是“蜻蜓點水”型還是“狡兔三窟”型,目的無外乎兩種:逐利和謀官。“40歲開始跳,65歲退休,聘期一次五年,至少可以跳個三四輪,每一輪都賺一筆安家費,幾次倒手收入可不少。”還有一些人,在原有部屬高校無法謀得一官半職,兩三年間便通過工作調動的方式,跳往省屬高校擔任係副主任,不久再跳往市屬高校擔任系主任。
“金帽子”思維之害
一些地方院校成“幾連跳”重災區(qū)
“今年,有200多個學位點要啟動評估。所以各大高校都開始‘挖人’了,不少‘跳槽型’教授蠢蠢欲動。”受訪的多位高校人事工作者坦言,每當有涉及高水準師資數量的考評啟動,就會讓許多高校進入“人才動蕩期”。
“我們有一個學院院長,是青年長江學者,年薪大概40萬。前兩天,廣東一所學校開出130萬的年薪來挖他。因為博士點要開評了,想挖個‘金帽子’去增加籌碼?!币凰?85高校的人事處處長説。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記者,“跳槽型”教授的出現有一個背景,那就是學?!巴谌恕贝嬖谝环N短視行為,“引進就可以了,至於以後他要為學校發(fā)揮什麼作用,並不考慮,主要是為了滿足人才考評指標?!?/p>
與名校相比,一些普通院校受“金帽子”思維影響更甚。
中部一所普通院校的人事幹部告訴記者,省屬高校的經費主要來源於省級財政撥款,與部屬高校相比“人才少,錢更少”。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有著“長江學者、國家傑青、千人計劃專家”等頭銜的教授,可能會給學校某個學科帶來質的轉變。
“我們不是從9變10,而是從0變1。所以我們特別願意付出大量成本。但是,當我們把有限的經費集中花在某一兩個人才上,引回來的卻又是跳槽型的人,就會對整個教師隊伍的心態(tài)造成很大的衝擊。”這位人事幹部憂心忡忡。
這樣的擔憂並非多餘。記者了解到,西部一些省屬高校,在人才數量考評指標的壓力下,一方面無法拿出大量經費提高教師隊伍待遇,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花有限的經費吸引拔尖人才“衝指標”,導致教師薪酬天平嚴重傾斜,教師隊伍心態(tài)受到衝擊。
一位高校人事處處長將這樣的情況比喻成“等紅燈現象”:“本來大家都在過馬路,一群人老老實實等紅燈。突然有個人從天而降,直接就殺到了馬路對面,也沒人抓他。其他等紅燈的人就會蠢蠢欲動,覺得傻等不公平。這就對整個人才市場的公平造成了破壞?!?/p>
最令人憂心的還在於,一些地方院校在遭遇“幾連跳”後,卻無法追回損失?!熬退阌行┤嗽诤贤瑳]到期的時候就跳槽了,該賠償、退回的部分有時拖一拖,也就賴掉了,多大的資源浪費!”
受訪的高校人事工作者透露,面對不合理的“挖人大戰(zhàn)”,目前基本還是靠道德層面的契約精神進行約束,真正能訴諸法律的少之又少,“這是最後一招,基本不會用?!?/p>
多管齊下治理“跳槽病”
完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