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包括北京四中在內的全國近30所中學的高中生,將用上來自臺灣的國學和傳統(tǒng)文化教材。近日,中華書局引進了臺灣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並在此基礎上修訂為《中華文化基礎教材》。這套教材將於今年7月正式面世,並於新學期在全國近30所中學開展試點教學,而這也將是臺灣高中國學教材首次走進大陸的課堂。
臺灣教材更具課程化
中華書局此次引入的這套教材,已在臺灣使用了60年之久。據了解,這套教材分為上下冊,其內容以儒家經典《四書》為主,共分為22個單元,分別選入了《論語》168章、《孟子》50章、《大學》4章、《中庸》4章。中華書局副總編顧清介紹説,這套教材將作為地方教材,成為“中華書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系列教材”中的一種,而其和大陸已有的國學教材相比,最大的特點在於其課程化做得更好。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梁濤認為,臺灣國學教材的內容並非簡單照搬經典原文,而是在體例上進行了特色編排。比如,教材中每個單元前面均附有“引言”,後面則設有“問題與討論”,在全書的各章之下,還都列有“章旨”、“註釋”、“解讀”、“相關名言”等內容。另外,梁濤還注意到,針對“孝”、“詩禮樂”、“人性本善”等儒家思想的重要理念,書中還都專門設置了話題討論的環(huán)節(jié)。
融匯中外思想精華
雖然《中華文化基礎教材》是一套專為國學課程提供的課本,但是書中大量引用了來自西方的名家名言。
在詮釋《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