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篇小説,年少易感時被其打動震撼,決定了部分人生。
11月4日,臺北冷雨霏霏,久違的陳映真先生的畫像立在和平東路一棟大樓的門口,他的讀者、故舊、戰(zhàn)友、仰慕者在他的注視下走進大樓,參加《陳映真全集》發(fā)佈會和“第一屆陳映真思想研討會”。
生於深秋、逝于深秋的陳映真給海峽兩岸留下了《陳映真全集》,共23卷、450萬字,由臺灣人間出版社於今年年底全部出版。
中文著作浩如煙海,全集也汗牛充棟,我們?yōu)槭颤N要讀陳映真?上世紀60、70年代陳映真的第一批讀者林載爵(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發(fā)行人)説,陳映真的小説幫我找回了消失的臺灣歷史;作家鄭鴻生説,陳映真在上世紀70年代給我們這些追逐西方思想光環(huán)的文青以當頭棒喝;人間出版社負責人呂正惠説,1968年我讀了陳映真的小説《最後的夏日》,就成了陳映真的粉絲,只要雜誌目錄裏有陳映真我就買,在那個年代,陳映真是偶像,有思想有追求的年輕人都是他的追隨者。
林載爵説,臺灣日據(jù)時代和1945年至1950年的歷史是“不見的”,帶領我了解這兩段歷史的不是歷史學家,而是陳映真的小説,他小説所反映的歷史比歷史記載更深刻更觸動人心。陳映真的小説就是指南針,借由日據(jù)時代小説裏人物遭遇的屈辱、絕望和反抗,為那段時間的臺灣歷史定位:那是反帝、反殖民、反封建的歷史,臺灣歷史與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不可分割。而陳映真筆下1945年至1950年發(fā)生的故事,充滿了虛無、絕望、衝突,有本省人、外省人和從南洋回來的臺籍日本兵,不同背景的人物糾結在這個島上,其命運有各自複雜的背景和原因。1980年後,臺灣對那段歷史的詮釋簡單化了,好在陳映真的小説保存了那個時期豐富的資訊。
鄭鴻生在研討會上念了《林懷民的陳映真》中的一段,轉述林懷民談初讀陳映真的手不釋卷。生於臺南的鄭鴻生回憶了陳映真的小説《將軍族》帶給他的改變:外省老兵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被“定型”為破敗的國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