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臺“合調(diào)”:江南風情中奏響“兩岸之聲”
中新社蘇州5月18日電 題:蘇臺“合調(diào)”:江南風情中奏響“兩岸之聲”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江蘇崑曲園林版《浮生六記》,由臺灣主創(chuàng)執(zhí)導演繹出了不同味道;江南地區(qū)民族管弦樂,因為兩岸年輕人合奏有了另一番旋律……在江蘇,這樣的蘇臺“合調(diào)”奏響了江南風情中的“兩岸之聲”。
“雲(yún)娘可曾記得,這桃花粥上有三白?我沈復也有三白?!?/p>
“我看你是太湖三白:白魚、銀魚和白蝦!”
16日,一場“沉浸式”崑曲《浮生六記》情景演出,在蘇州滄浪亭畔著名園林“可園”上演?!吧驈汀迸c“陳雲(yún)”夫妻二人對開古宅大門,執(zhí)手翩翩,青衫紅袖,越阡度陌,逗趣間對視含情。
《浮生六記》描寫的是清代蘇州文人沈復和妻子陳雲(yún)的淒美愛情故事。生於姑蘇城滄浪亭畔文人世家的沈復,與妻相愛甚篤。直至雲(yún)娘積病身故,沈復離家漫遊,作《浮生六記》,慰藉夫妻生死兩隔之思。
當天的演出地,就是在這段愛情發(fā)生地——滄浪亭畔。來者看得屏氣凝神,耳目一新,猶如穿越。
將崑曲“搬進”蘇州園林,是兩岸文化界人士想法“碰撞”産生的創(chuàng)意。
該劇製作人、大陸的好端正文化公司負責人蕭雁,主創(chuàng)、臺灣舞臺劇導演劉亮佐相識十分巧合。兩人在南京觀看同一場藝術(shù)節(jié)開幕時相鄰落座。多次接觸後,劉亮佐在蕭雁力邀下,成為園林版《浮生六記》導演。
“臺灣演員入戲是從1分到10分,表演更生活化;大陸演員入戲是從7分到10分,表現(xiàn)用力”。蕭雁告訴記者,劉亮佐用“起點”低、接地氣的方式,將生活化的舞臺表現(xiàn)帶入了《浮生六記》。
“雲(yún)娘”扮演者、蘇州市昆劇院演員沈國芳對這種改變有切身體會。身處真實園林之中,她不用再像舞臺上那樣用扇子“扇活”花花草草——幾百年前沈復與雲(yún)娘“神仙眷侶”的生活場景就在眼前。
17日,在蘇州高新區(qū)劇場,另一場“兩岸合奏”的樂聲響起。由81名兩岸團員組成、平均年齡27歲的蘇州民族管弦樂團,正在演奏“絲竹江南”,氣勢恢宏。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誕生”僅一年半,去年演出75場,將江南風韻“絲竹交響”“珠落玉盤”帶到海內(nèi)外。
23歲的臺灣青年莊子惠是樂團最年輕的成員。從臺灣藝術(shù)大學畢業(yè)後,這裡是她職場的第一個落點。
莊子惠坦陳,樂團龐大,二胡、低音聲部聽起來須像同一人在“發(fā)聲”,兩岸年輕人在磨合中趨於一致的昇華是最難的地方。一年多來,大家敞開心扉溝通,取長補短,磨合時間越來越短,樂團狀態(tài)漸入佳境。
從美國碩博連讀畢業(yè)的臺灣青年周雲(yún)捷是樂團大提琴手。對西方交響樂團熟稔的她,從樂團中感受到東方樂符的力量與美。她笑稱,兩岸“合聲”相容並蓄,奏出了江南風韻、中國氣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