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huán)抱、錦繡天成,兩岸媒體人與臺青共同走進多彩貴州
臺灣網8月20日畢節(jié)訊(記者 高嘉鴻)多彩貴州,一城一“色”!其中的一抹亮色——畢節(jié),位於烏蒙山腹地,川、滇、黔之鎖鑰,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門戶,匯烏江、北盤江、赤水河之源流,多民族聚居、歷史文化燦爛。大山深處神秘的民族文化,也讓人有著無限的遐想。
8月18日,由貴州省臺辦主辦、畢節(jié)市臺辦承辦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之看畢節(jié)”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兩岸的媒體人和在陸在黔臺青20人齊聚貴陽,將在未來一週內共同欣賞多彩貴州的人文風情和旖旎風光,體驗獨特的畢節(jié)色彩。
在化屋村“天空之境”合影。(臺灣網 發(fā))
置身烏江源百里畫廊,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
觀景臺上,雲霧繚繞,山川秀美,碧波盪漾。貴州省畢節(jié)市黔西市新仁苗族鄉(xiāng)化屋村,正是這百里畫廊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為“懸崖下的村寨”,一面靠山、三面臨水。
面對眼前的好山好水,暨南大學臺生林卓萱不禁感嘆,“祖國的大好河山讓我很震撼,真的很美!我是第一次來貴陽,這裡讓人感覺很舒服、很閒適。拍了照片就趕緊和家人朋友們分享,他們讓我下次一定帶他們過來!”
暨南大學臺生彭翊如表示,“之前對貴州的印象可能是沒有那麼發(fā)達,而現在來到這裡第一眼就覺得與眾不同。實際感受到貴州別致的美食、美景和文化,這份‘獨特’在其他城市體驗不到?!?/p>
大家乘船遊江,興致盎然。登上甲板,只能“聽到哇聲一片”。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兩岸媒體朋友和臺青們穿行于峽谷之中,賞“大鵬展翅”,翱翔萬里,看民居村落,鱗次櫛比,不由感嘆“輕舟已過萬重山”。
群山環(huán)抱下的魅力苗鄉(xiāng),沉浸體驗別樣民族風情
秀麗山水孕育出能歌善舞的苗家兒女和獨具特色的苗族文化。苗繡、蠟染、手工黃粑……是這裡的神秘寶藏。
誰也想不到,幾年前的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如今通過勤勞致富,走上一條以苗繡蠟染、經果林種植、鄉(xiāng)村旅遊等組合的多産融合發(fā)展之路。
午飯過後,女孩子們換上苗服,“歪梳苗頭”,欣賞當地特色的歌舞表演,還和當地熱情的老鄉(xiāng)們圍在一起跳起了蘆笙舞。
應苗族老鄉(xiāng)邀請一起跳舞。(臺灣網 發(fā))
彭翊如表示,“以前鄉(xiāng)村振興對我來説只是一個名詞概念,我沒有實際體驗過什麼叫鄉(xiāng)村振興。如今發(fā)現貴州畢節(jié)交通便利,百姓安穩(wěn),我不太能想像得出這裡曾經貧窮和落後,現在完全是高端、漂亮,我想拍照打卡?!?/p>
常駐遵義的醒獅新農人賴翊凡向當地的師傅學了一段苗鼓?!肮?,可以表達人的情緒,像人的心跳一樣,鼓點能夠振奮人心。今天學的苗鼓,和我們漢族打的戰(zhàn)鼓不太一樣,我之前打鼓都是定點式的,很少舞蹈或配合步伐,他們邊打邊跳,輕重緩急,鼓聲和感受碰撞、交融所産生的韻律和意境,這是最難學的。”
賴翊凡(中)學習苗鼓動作。(臺灣網 高嘉鴻 攝)
廈門衛(wèi)視主持人劉倩伶表示,“苗族服飾講述苗族故事,也把中國地圖繡在了衣服裏。穿上之後沉甸甸的,走起路來叮叮咚咚的響聲讓人心情很好?!?/p>
在京臺青李顏如表示,“苗族的服飾很得女生喜歡,華麗,工藝精巧,希望苗族的衣服受到更多人喜愛?!?/p>
李顏如(右)學習製作手工黃粑。(臺灣網 高嘉鴻 攝)
山水共舞、人景相依,化屋苗族同胞經營著這片土地,繼承發(fā)揚祖先留下的傳統(tǒng)文化,用一針一線繡出美好生活,也用行動踐行著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帶來的巨大變化。
多彩貴州繪就了新時代鄉(xiāng)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未來5天,兩岸媒體人和臺青將繼續(xù)走進畢節(jié),進一步體驗貴州畢節(jié)的美麗風景和現代化進程。(審校/李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