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 護佑海上絲路 見證歷史大潮
康熙版《新安縣誌》對赤灣天妃廟的記載。
《重修赤灣天妃廟記》
康熙版《新安縣誌》對赤灣天妃廟的記載。
汪鋐率軍收復屯門。(郭喜忠繪圖)
天后是誰?
天后,又稱媽祖、天妃、天上聖母、娘媽。
相傳天后(媽祖)的真名叫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nóng)曆三月廿三誕生於莆田湄洲島,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在救人時身陷激流,溺水身亡,據(jù)説,她乘長風駕祥雲(yún)升天了。
天后從小立志不嫁,但她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己任,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去世的當年,鄉(xiāng)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就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隨著海上漁業(yè)、商運的發(fā)展,天后(媽祖)的信仰,遍及我國沿海及港、澳、臺地區(qū),發(fā)展到有港口必有天后(媽祖)廟的程度,並遍佈南洋各地?,F(xiàn)今,各國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都存在天后(媽祖)信仰,相當多的海外華人把天后(媽祖)作為祖國和母親的化身。
歷朝歷代給予天后(媽祖)的賜封達到36次之多,其名號級別越來越高。宋代在其去世後先是封其為“通靈女”,很快變成“靈慧夫人”,元代則以“南海女神加封天妃”,清代的康熙十九年升級為天妃聖母,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頂格升級為“天后”。從此“天上聖母”和“天后”從此便成了媽祖的聖稱。由於“天后”身份不能繼續(xù)升級,後面的朝廷封賜就不斷增加對天后(媽祖)人的褒揚語,清咸豐年間最後一次封賜,天后(媽祖)的名號,達到了64個字。
目前,全世界45個國家和地區(qū)共有上萬座從湄洲祖廟分靈的天后(媽祖)廟,有3億多人信仰天后(媽祖)。上世紀80年代,聯(lián)合國有關機構(gòu)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産。
赤灣天后宮 海絲路關鍵節(jié)點
赤灣天后宮(赤灣大廟)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為何地位顯赫?赤灣大廟相傳于宋代初建,元代已名聲遠播,故其營造氣勢宏偉,歷經(jīng)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規(guī)模日隆,至清代後期,建有九十九道門,規(guī)模宏大,為海上絲綢之路至重要物證,亦見證多次重要歷史進程。
宋末初建為舊廟,地址位於現(xiàn)址的西北側(cè)後部分,廟名或稱媽祖廟;宋末,傳説宋少帝趙昺遺骸漂至赤灣,赤灣大廟大梁掉落,乃天后(媽祖)降梁木為棺,眾人葬之小南山下,為今之宋少帝陵;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封賜“護國明著天妃”,此後可稱“赤灣天妃廟”;明代,赤灣天妃廟為皇帝敕封三座天妃廟之一。據(jù)《敕封天后志》記述:鄭和在珠江口的廣州大星洋(老寶安當時屬於廣州府,大星洋即赤灣外面海域)遇險,天后救其脫險,“歸朝復命,奏上,奉旨遣官整理祠廟”?!短戾F(xiàn)聖錄》之《廣州救太監(jiān)鄭和》有相同記載。那次回國復命後,鄭和請奏修整赤灣天后宮。另,赤灣天后宮所保留的《天妃靈應之記》的石碑,相傳明宣德六年(1431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前,於此立碑,詳述遇險遇救的奇跡。另亦有説應是張源奏請有功;明萬曆八年(1580年)重修,四年告成??滴醢妗缎掳部h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