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中,拉氏把音樂裏深厚的哀愁表現(xiàn)得優(yōu)美強大,遼闊無邊,這來自於俄羅斯粗獷冷酷環(huán)境中的滿溢的情感在這首協(xié)奏曲中好似一條無處宣泄而廣袤蔓延的河流,承載著拉氏那對祖國的厚愛,洶湧澎湃而柔腸寸斷。
拉赫瑪尼諾夫,1873年生於俄羅斯。是二十世紀偉大的古典音樂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
契訶夫在《草原》中曾有這樣的一段話:
“當(dāng)久久地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深邃的蒼穹,不知何故思想和心靈就感到孤獨,開始感到自己是絕望的孤獨,一切認為過去是親近的,現(xiàn)在卻變得無窮的遙遠和沒有價值。天上的星星,幾千年來注視著人間;無邊無際的蒼穹與煙雲(yún),淡漠地對待人的短促的生命;當(dāng)你單獨和它們相對而視並努力去思索它們的意義時,它們就會以沉默重壓你的心靈;在墳?zāi)怪械却覀兠恳粋€人的孤獨之感便來到了心頭。生命的實質(zhì)似乎是絕望與驚駭?!?/p>
這種深沉的哀愁恰好可以
詮釋列維坦畫中的意境
而這種深沉的哀愁
恰恰也是很多人對俄羅斯風(fēng)景的感受
無論是想像中,還是真實看到過的
今晚《夜讀》主角就是列維坦,他是
19世紀後期俄羅斯藝術(shù)界的頂尖人物
傑出的寫生畫家,現(xiàn)實主義風(fēng)景畫大師
列維坦與契訶夫是摯友
兩人都出生於1860年
在他們出生的年代,俄羅斯是這樣的
19世紀的俄羅斯是農(nóng)民的國度,每行每業(yè)的生計都很艱難,皮肉和心靈都受著苦,可是另一方面,人們又從身畔的自然之美中得到慰藉。這樣反覆的煎熬與滋養(yǎng)中,苦難與美好都逐漸被理解成一種神秘而溫柔,只有俄羅斯人自己能夠領(lǐng)會的宿命。它不可捉摸,難以描繪,於是被概括為:俄羅斯的心靈。
作為一個時代的畫家,列維坦
畫出了俄羅斯的心靈
被稱為“俄羅斯的心靈捕手”
今晚藉由契訶夫的《草原》
循著列維坦的風(fēng)景油畫
我們一起走進廣袤的俄羅斯
感受那裏的天空、湖水、森林
牧場、小木屋、融雪、船帆
……
列維坦1860年8月18日生於立陶宛基巴爾塔,1900年7月22日卒于莫斯科。列維坦僅走過三十九年人生之路,終身未婚。雖極富天分卻一生淒涼,是一位早逝的天才。
在俄羅斯風(fēng)景畫家中,如列維坦的作品這樣深刻而有個性地表現(xiàn)人的心靈與大自然生命的聯(lián)繫,為數(shù)並不多。
列維坦的風(fēng)景畫大抵以農(nóng)村凡常景色為題材,但又往往賦予大自然以特殊的涵容。在大自然面前,列維坦極其敏銳,而在他的眼裏,大自然又是如此地生動,似乎每一個普通的角落都充滿了詩情畫意。他的許多優(yōu)秀作品看似取材于尋常景色,但畫家就如點石成金的術(shù)士,幾筆間已是美麗而深蘊的畫面。在契訶夫的啟發(fā)下,列維坦更加接近具有民主思想的人物,從而使自己的風(fēng)景藝術(shù)更具時代意義。
處女作:《索科爾尼克的秋日》
1879年的秋天,列維坦完成了《索科爾尼克的秋日》。這幅名畫,是他的處女作。畫面上重現(xiàn)了灰暗的金色秋日,這幅秋景如同當(dāng)時俄羅斯的生活及列維坦本人的生活那樣淒涼和慘澹。畫面上所發(fā)出的一縷微微的余溫,牽動著每個觀者的愁腸:一位身穿黑衣的年青女郎——正是那位陌生女子,踩著一堆堆落葉,走在索科爾尼克的小路上。她的歌聲令列維坦終生難忘:“我的歌聲你聽起來情意綿綿,卻又使你痛苦不堪……”。她獨自置身於這片秋林之中,而這種孤獨又使她的周圍充滿了沉思與惆悵。
這也是列維坦的唯一一幅畫有人物的風(fēng)景畫。從此以後,在他的畫面上再也沒出現(xiàn)過任何人物,取而代之的只有樹林、牧場、霧靄中的春風(fēng)和俄羅斯的破舊小木房。這些小屋都默默無聲、孤零淒涼,它們就象當(dāng)時沉默無言、孤寂冷清的天涯淪落人一樣。
《雨後》
《雨後》囊括了伏爾加河岸那暮色細雨中的小城的全部魅力。片片水洼在閃著白光。一團團雨雲(yún)像低垂的煙霧,向伏爾加河的遠方陸續(xù)飄去。從輪船煙囪裏冒出的蒸汽低懸在水面上。岸邊,那潮濕的駁船一片漆黑。多麼好啊,在這樣的夏夜裏,那些遠處的房子裏的人們經(jīng)過幹爽的穿堂,走進低矮的小房,裏面是剛剛擦凈的地板,已經(jīng)亮起了燈光,敞開的窗戶外面雨聲淅瀝,從荒蕪的花園裏飄來一陣陣沁人心肺的野花香。多麼好啊,聆聽那用舊鋼琴彈奏一首樂曲,它那微微鬆弛的琴弦象吉他一樣叮咚作響。琴旁的木桶裏種著一株黛綠的小榕樹。一位女學(xué)生蜷著雙腿坐在安樂椅上,正在讀一本屠格涅夫的小説。一隻老貓在房裏走來走去,它的一隻耳朵在神經(jīng)質(zhì)地抽動著——正在細聽廚房裏是否有菜刀的聲響。
《平靜的伏爾加河》
列維坦在風(fēng)景畫中的成功,主要是由於他勤奮地在俄羅斯各地寫生,在寫生中蘊有滿腔的抒情力量,使畫面具有詩意的境界。他常年沿著伏爾加河寫生,曾經(jīng)哺育過列賓和瓦西裏耶夫的伏爾加,同樣也給列維坦以無窮無盡的靈感和無限豐富的題材。尤其是1886—1888年的伏爾加之行,使他洞察自然美的真諦,恰當(dāng)?shù)靥幚碜匀簧{(diào)的和諧,從而形成了成熟的抒情風(fēng)景畫風(fēng)格。
《墓地上空》
《墓地上空》又名《在永恒的安寧之上》,它猶如是對柴科夫斯基《悲愴》的可視詮釋:波浪不驚的河水在濃厚的烏雲(yún)下緩緩流淌;河邊的教堂和那些矮小的十字架著墨不多卻使人們深感沉重和哀傷;冷峻的色調(diào)和陰鬱的主題令人壓抑而傷感。
《莊園之秋》
列維坦渴望人們能感覺到他的畫面上那透明氣體所籠罩的每一棵草、每一片葉子和每一堆乾草垛。他要讓周圍的一切都沉浸在一片寧靜和藍色的閃光之中,並把它稱之為空氣。不過,這不是我們所感覺到的那種呼吸著它、感覺到它的氣息與冷暖的空氣。列維坦卻覺得它是一種無窮無盡的透明物質(zhì),正是這種物質(zhì),使得他的畫面具有一種極為迷人的柔和之感。
《春潮》
畫上的春意具有典型的俄羅斯情調(diào)。陽春三月,稀疏的白樺林開始受到春汛的氾濫,這在寒冷的俄國,是象徵著大自然萬物甦醒的時日。畫面上一片輕快而具有春水“音響”的多彩調(diào)子,涓涓的春水漲潮滿盈了這片低地,它映照著天藍色的蒼穹,儘管寒氣還未完全消除,但報春的綠芽已在樹梢上首先綻露,它意味著一切生命即將甦醒。
《弗拉基米爾卡》
這是一條悲壯之路,因為它是沙俄時代的流放者、苦役犯去西伯利亞的必經(jīng)之路。在畫家的筆下,荒蕪的田野裏只有孤零零的一條黃土小路通向不可知的未來。它比一般的作品更深地表現(xiàn)了畫家對多災(zāi)多難的俄羅斯的憂慮。
深邃的背景、陰霾的天空、十字路口孤獨的墓碑和路標(biāo)、荒涼的大道穿過寂寞的田野,通向遙遠的西伯利亞,民族的苦難、“歷史的凝思、春天精神的覺醒”構(gòu)成了這幅“俄羅斯吟唱的風(fēng)景”?;野档纳{(diào)毫不掩飾地表現(xiàn)了列維坦對俄羅斯民族思考中的憂鬱。這憂鬱是如此真實,它似乎就在在吶喊,呼喚善良的人們快快警醒。
《克裏米亞海岸》
1886年,列維坦生平第一次去南方遊覽克裏米亞。
他開始更大膽地使用顏色,因而著色就顯得更為流暢。他已具備了真正藝術(shù)大師所特有的使用線條的基本特徵——即對繪畫材料持奔放、粗獷的態(tài)度。這種特點是一切力求體現(xiàn)自己的思想與形象的畫家所必備的。一個作家必須對詞彙和自己觀察所積累起來的知識、印象持大膽運用的態(tài)度。一個雕塑家要有膽量使用粘土和大理石。而一個畫家則要毫無畏懼地運用顏色和線條。
就這樣,列維坦開始為畫面上的明亮度而進行鬥爭,這一斗爭持續(xù)了多年。
《白樺林》
列維坦曾接觸過法國正在興起的印象主義外光畫法,這對他的畫風(fēng)改變有一定的影響。《白樺林》被稱為“俄羅斯印象派”的代表作。這裡被表現(xiàn)的是小白樺樹林的一角,陽光在白色樹榦和鮮綠色葉子上顫動著、遊戲著,旁邊是鮮嫩多汁的青草和星星點點的藍色小花,畫面的色彩是柔和的、新鮮的,同時又是明亮的(請注意它的光和影)。
《三月》
在《三月》這幅畫中,列維坦表現(xiàn)了真正的春意:初融的雪堆上空天色暗朗,金黃色的陽光燦爛輝煌,從木板房的臺階上點點滴落的初融的雪水,如玻璃珠似的閃閃發(fā)光。
《金色的秋天》
1897年,列維坦落葉歸根。已經(jīng)是俄羅斯著名畫家的他,回到莫斯科,開始在自己的母校擔(dān)任教授。俄羅斯的冬天太長,春夏卻又難稱美麗,只有秋天,能得到俄羅斯文學(xué)藝術(shù)的偏愛,列維坦也是如此。這幅《金色的秋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並被選入俄羅斯語文課本。
《俄羅斯的湖》
列維坦最後的作品是《俄羅斯的湖》。有評論家把他比作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它以壯闊的詩意,召喚起畫家所有為之著迷的主題:
遼遠的水域與土地,雲(yún)與風(fēng)的游動,陰影流過新犁開的春天土地,遠方城鎮(zhèn)的輪廓,依稀可見白色教堂的尖頂,這是在所有晴朗的春天下午的俄國中原,人只是這自然的很小的,很珍貴的一部分。
[責(zé)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