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泉州6月16日電 (郭斌 劉真真)“在我的記憶裏,原來小時候祭拜的神明,是從這裡傳過去的?!迸_灣布袋港發(fā)展促進會理事長蔡維藩在首屆閩臺同宗同名村交流大會中激動説道,他所屬的蔡氏是由福建晉江東石分流到臺灣的。
首屆閩臺同宗同名村交流大會16日在福建泉州舉行,來自兩岸40多個同宗同名村的300多位宗親代表齊聚,展開了一場兩岸尋根對接的聯(lián)誼大會。
“聽我父親説,我們彰化蔣氏一族是鄭成功時期遷移過去的?!钡谝淮位氐焦枢l(xiāng)的蔣東穎是與會宗親中年紀最小的一員,他對本網(wǎng)記者表示,“這次陪我父親過來交流尋根,回到老祖宗的地方,我感到很親切。”
“彰化縣花壇鄉(xiāng)漢人入墾的歷史甚早,從史料分析始自明鄭時期。至明永歷20年(1666),當時南部隨鄭成功、鄭經(jīng)來臺的漢人,開始隨著陸路北上在半線營盤附近移墾,逐漸建立臺灣中部第一個漢人聚落,名曰白沙坑,現(xiàn)名為白沙村,這是臺灣中部出現(xiàn)的第一個閩臺同名村落?!闭没素陨轿幕瘏f(xié)會理事長蔣敏全講述著彰化花壇鄉(xiāng)的歷史,他表示,明天(17日)將帶著兒子回到祖籍地,去尋找自己的宗親族友,把根找回來。
86歲的臺灣宗親王阿讃帶著一套譜牒,首次代表族親來到泉州交流,“我是民國69年開始尋根,後來通過與大陸這邊頻繁互動,了解到我們王氏一族是第7世分流到了臺灣,如今在臺灣,我們已經(jīng)衍傳到第18世了?!?/p>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副會長蔡幹豪表示,閩臺同宗同源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目前臺灣西部大部分是閩南宗源的衍派,從臺灣原住民的信仰傳承到晉朝時期臺灣保有的中原情節(jié),再到唐朝的聚族而局,一直到大陸早期與臺灣宗親的互動建設等,都有著閩臺先民祖根的情結。
交流大會上,兩岸專家學者、宗親之間同講閩南語,交流起來沒有一點障礙,鄉(xiāng)音鄉(xiāng)情濃郁。兩岸同宗同名村代表還向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捐贈譜牒文獻資料,38套臺灣宗親譜牒落戶泉州。
臺灣譜牒專家、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xié)進會會長陸炳文認為,兩岸的譜牒交流需要更加的民間化、網(wǎng)路化和普及化,“這樣才能發(fā)揮譜牒的作用,把兩岸親情串聯(lián),延續(xù)血緣。”
據(jù)介紹,來自臺灣的同宗同名村宗親17日將拜訪各自祖籍地,尋根探親。主辦方表示,此次交流大會將推進宗親文化的民間交流、強化海峽兩岸宗親族源的高度認同、傳承宗親共識的歷史內涵,不斷促進兩岸宗親深度交流與推動兩岸和平發(fā)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