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lián)合報》今天刊載社論批評,臺灣行政體制與功能的八年扭曲,走樣到難以想像的地步!要不是政黨輪替,外界不會知道扁當局時代的“國安會”,竟濫權介入與“國家安全”無關的黨産調(diào)查;要不是政黨輪替,外界也不知道金融門外漢的“銓敘部長”竟搖身變成退撫基金的主要操盤手,且洋洋自得。
軍公教退撫基金上半年虧損七十八億元,臺灣“考試院”內(nèi)部人士將責任指向親自操盤多年的前“銓敘部長”朱武獻,認為缺乏股市專長的朱武獻親自掌控退撫基金是危險的事。朱武獻則喊冤説,自己任內(nèi)為退撫基金提升不少績效,“五二○”後的虧損不該算在他頭上。亦即,朱武獻不否認自己高度介入操盤,只是對於“績效”被低估感到不平。
社論指出,這也正是此一事件的可笑之處。朱武獻卸任時曾公開宣稱,其任內(nèi)有七成時間花在“幫基金操盤”,只有三成花在銓敘業(yè)務;可見,他自知嚴重偏廢本身政務,然卻毫不在意,反以操盤“學到很多”深感得意。試問:一個荒疏主職的“部長”,即使業(yè)餘技能表現(xiàn)優(yōu)異,能算是稱職嗎?扁當局中有邱義仁那樣黑手在各“部會”亂抓的“國安會”主管,有朱武獻這樣以操盤為樂的炒股“部長”,政務如何可能正常?
從這個觀點看,朱武獻操盤事件的重點其實不在基金的盈虧,而在政務官對角色和制度的背叛。高達三千億元的退撫基金,是六十萬退休公務員的養(yǎng)老託付,原應委請專業(yè)人士妥慎經(jīng)營管理;但一個毫無經(jīng)驗的“部長”竟敢擅自包攬操盤,形同拿他人的老本充當自己的學費和賭資,豈非輕率、大膽之至?
不僅如此,朱武獻就任“銓敘部長”後,曾多次主導修改退撫基金的監(jiān)督及管理制度,擴充他自己主導基金運用的大權。從而,退撫基金在近年幾次選舉前後的操作,都遭質疑介入股市為“執(zhí)政黨”乃至為個別企業(yè)護航;細究其軌跡,亦頗有可議及可疑之處。其間,是否涉及違反官箴或假公濟私,皆應深入追查。
社論舉例指出:其一,退撫基金的原始監(jiān)管設計,是由“考試院副院長”兼任基金“管理會主委”,“銓敘部長”兼“監(jiān)理會主委”。但在扁當局安排下,兩者職務竟遭修改互調(diào),由受高層信任的朱武獻主掌“管理會”;自此監(jiān)理會職權大受貶抑,對基金運用縱有異議也只能啞然以對。此外,基金的實質操作原本由管理會“副主委”負責,朱武獻卻將其抓在手上。
其二,二○○四年“立委”選舉,退撫基金即遭外界質疑用來為“執(zhí)政黨”護盤,僅選前兩周的買進金額竟高達平日的十倍;二○○五年“三合一”選舉亦復如是,並遭民間譏為“套牢王”。去年底股市大跌,但為替“執(zhí)政黨立委”及“總統(tǒng)”選舉護航,朱武獻仍大舉進場,聲稱“二○○八股市會很勇”;但一俟馬英九當選,他便開始大賣。“五二○”馬英九就職前夕,退撫基金更主動發(fā)佈新聞稿宣稱其投資將調(diào)整為“減股、加債”,股市解讀是故意唱衰就職行情。
其三,在朱武獻操作下,基金的政治意味變得極其濃厚。但除了基金本身的盈虧和風險外,其操作是否涉及為特定利益護航,更需要深入追查。此事並非空穴來風,市場傳聞不斷,多名“立委”在“國會”質詢四大基金變相運用公有資源來拉抬特定公司,退撫基金更被指名涉及特定色彩的公司股票。朱武獻若真為退撫基金盡心盡力,就算虧損,也只是自不量力;但若是出於私心,利用龐大的公共退休基金來掩護特定黨派的利益,那便罪無可逭了!
社論最後表示,朱武獻只手掌控退撫基金,“考試院”應設法從制度上修補;至於他是否有失“銓敘部長”之職,是否涉及假公濟私乃至圖利他人,應由“監(jiān)察院”深入追查。邱義仁聲稱“國安會”查國民黨黨産是為了要“還財於民”,那麼,一個“銓敘部長”若拿數(shù)千億退撫基金來充當自己玩股票的學費,人民能不要求追查嗎?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