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久久6久久66热这里只是精品,日本免费午夜成人福利剧院,精品人妻在线无码

ad9_210*60
關鍵詞:
臺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余克禮:日本殖民統(tǒng)治與臺灣的社會認同

2015年11月25日 10:22:00  來源:臺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報道,著名臺灣問題專家、前社科院臺研所所長余克禮日前在北京大學舉辦的“中華文化復興論壇”發(fā)表論文,內容如下:

  自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由於臺灣島內局勢急劇的變化,臺灣部分民眾對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也開始逐漸發(fā)生了變化,並演變?yōu)榻裉炫_灣社會的國家、民族認同危機。這是當今臺灣社會發(fā)展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fā)展與和平統(tǒng)一所面臨的一個十分嚴峻而又複雜的問題。

  臺灣自古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與祖國大陸同文同種同宗同祖同源,世代同屬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何以還會發(fā)生國家、民族的認同問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錯綜複雜的。但是,追根溯源,120多年前中國甲午戰(zhàn)敗,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並被其統(tǒng)治50年所殘存下來的皇民化意識與悲情意識是其重要的歷史根源。

  一、中國社會認同問題的嬗變與臺灣社會認同問題的關聯

  臺灣是中國移民開發(fā)與建設起來的一個典型的中國人的社會,歷史文化與祖國大陸一脈相承,臺灣社會認同問題也是在祖國大陸滄桑巨變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

  中國自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以來,由於種種原因,雖然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認同或主張曾經是多彩紛呈,甚至彼此之間也出現過尖銳對立與不可調和,但在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的認同問題上,卻始終是保持高度一致,尤其是當國家、民族面臨危機時,更能體現出全體國民的民族精神和國家意志。國家、民族認同是增強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基石,更是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

  在進入近代社會之前,臺灣社會與祖國大陸一樣沒有國家民族認同問題,只有族群和宗族的認同問題,主要體現在有閩南人、客家人與土著人(今原住民)之分的意識,也有唐山人、彰州人、泉州人、安溪人之別的觀念,沒有國家和民族的意識與認同問題。臺灣人民首次産生國家與民族認同問題是肇因于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乙未割臺。1895即農曆乙未年,在甲午之戰(zhàn)中慘敗的中國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及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這一喪權辱國的賠款割臺條約,不僅促使了中國國民意志、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的大覺醒,更使一夕之間被迫改變命運的臺灣同胞,産生了強烈的民族意識與祖國觀念。自此臺灣社會開始出現了以國家、民族為核心內容的政治認同問題。

  二、日本殖民統(tǒng)治與臺灣社會認同的凝聚與裂變

  甲午戰(zhàn)爭、乙未割臺是導致中國“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重大歷史事件,對中國尤其是臺灣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巨大而又深遠。日本殖民主義者不只是一個軍事強權,還是一個“現代國家”,不只是要在武力上打敗中國、強佔臺灣,而且還要在文化上、物質文明上壓倒中國、徹底改變臺灣社會。因此,日本殖民統(tǒng)治造成的臺灣認同問題裂變及歷史與文化斷裂是全方位的,其影響極為深刻與深遠。

  有臺灣學者把日本在臺灣50年的殖民統(tǒng)治分為三個時期:綏撫時期、同化政策時期、皇民化時期。也有臺灣學者把它分為割讓早期、割讓中期、割讓晚期三個階段。兩種劃分法其實沒有什麼實質的差別,只不過是表述之別而已,日本殖民主義者在不同時期或階段所採取的殖民統(tǒng)治政策,都對臺灣的社會認同問題産生了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ㄒ唬┤毡緩娦懈钆_與武力佔領催生並凝聚了臺灣同胞的國家民族意識與向心力。

 ?。ǘ┤毡局趁窠y(tǒng)治裂解臺灣社會認同。

  部分臺灣人接受殖民統(tǒng)治者強加的日本價值觀與日本認同觀,臺灣社會日本化。部分臺灣同胞所滋生的“棄兒意識”、“孤兒心態(tài)”,逐漸疏遠了對祖國的認同。部分臺灣同胞矢志不渝地堅持祖國認同與中華文化認同。部分熱血臺灣同胞深受祖國歷史大變革的影響,毅然投身到中國革命的大洪流之中,形成了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認同。

  一些無法忍受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臺灣同胞特別是知識精英,一直把擺脫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希望寄託在祖國的大變局上。他們密切關注乙未割臺後,祖國發(fā)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産黨誕生、國共合作、北伐戰(zhàn)爭、十年內戰(zhàn)、八年抗戰(zhàn)等等。尤其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統(tǒng)治建立共和、近代風雲人物孫中山與梁啟超等人深深地影響與鼓舞了一批臺灣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使他們看到了祖國未來的希望,臺灣的革命派力量與組織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臺灣社會對現代概念的中國國家認同也是自辛亥革命後開始出現的。

  1921年中國共産黨成立後,臺灣共産黨接著應運而生,使意識形態(tài)的政治認同開始對國家認同産生積極影響。很多臺灣同胞選擇離開臺灣到大陸參加革命運動,有的人加入了中國共産黨甚至參加了長征,有的人參加了中國國民黨。中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後,不少臺灣同胞來到大陸奔赴抗日前線參加戰(zhàn)鬥。這些不願屈從於日本殖民者的臺灣同胞抱定一個理念,只有民族獨立、祖國強大,臺灣才能擺脫日本殖民統(tǒng)治,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因此,他們中的不少人毅然背井離鄉(xiāng)到祖國大陸,以主人翁姿態(tài)投身到祖國歷史變革的大洪流之中,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與振興而奮鬥。

  三、日本殖民統(tǒng)治裂解臺灣社會認同留下的後遺癥

  日本殖民統(tǒng)治臺灣50年,裂解臺灣社會認同,斷裂中國歷史文化,培植親日、哈日、媚日文化與勢力,強制臺灣同胞認同大和民族、日本國,給臺灣社會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癥,其惡劣影響,從臺灣光復至今仍揮之不去。

  (一)日本殖民統(tǒng)治造成的部分臺灣人對祖國的疏遠感和疏離意識是今天臺灣社會認同錯亂的歷史根源。

 ?。ǘ肮聝阂庾R”、“悲情意識”是造成今天臺灣社會認同問題錯綜複雜的另一重要歷史因素。

 ?。ㄈ┤毡局趁裰髁x者策劃並扶植起來的“臺獨”分裂勢力是製造臺灣社會國家和民族認同危機問題的最大禍根。

  兩蔣時代,“臺獨”勢力在臺灣沒有生存空間,但是,由於有日本、美國的庇護,在海外不僅生存下來,還獲得了發(fā)展。李登輝上臺後將“臺獨”活動合法化,那些長期流亡在海外的“臺獨”分子得以紛紛返回臺灣,與民進黨等“臺獨”勢力合流,“臺獨”勢力在島內迅速坐大,並掀起了一波接一波分裂中國的“臺獨”惡浪。2000年,在李登輝的暗中支援下,民進黨終結了國民黨在臺灣長達50年的統(tǒng)治,奪取了執(zhí)政權。民進黨、陳水扁8年執(zhí)政期間,不僅完全奉行李登輝的分裂路線,全面推行去中國化運動,而且赤裸裸地大搞“法理臺獨”,造成臺灣社會更大、更深的國家、民族認同危機,嚴重地危害了兩岸關係發(fā)展,損害了國家的核心利益和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2008年國民黨重新上臺執(zhí)政後,雖然終止了陳水扁的瘋狂“臺獨”分裂活動,但是,由於馬英九實行的所謂“不統(tǒng)、不獨”實質上是“不統(tǒng)”的大陸政策,因此,不僅沒有從根本上扭轉臺灣社會的分離傾向,而且還造成支援“臺獨”的不降反升,而支援統(tǒng)一的卻持續(xù)下滑,使臺灣社會的認同危機進一步加深,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fā)展與兩岸實現和平統(tǒng)一的巨大障礙。

  海峽兩岸都應正視如何從根本上扭轉臺灣社會存在的分離傾向、導正臺灣在認同問題上出現的偏差。為此,兩岸均應思考從結束敵對狀態(tài)著手,破解政治難題,為儘早解決兩岸之間歷史性的、結構性的矛盾創(chuàng)造條件。只要兩岸敵對狀態(tài)的存在,臺灣同胞對大陸的疑慮、隔閡、誤解、誤會,甚至敵意就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兩岸政治互信也很難真正、全面地建立起。因此,結束兩岸敵對狀態(tài),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是化解臺灣社會國家和民族認同危機,扭轉分離傾向的根本途徑,也是實現兩岸關係全面正?;?,推進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