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元旦前夕就兩岸關係和平發(fā)展提出六項主張,明確表示兩岸可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xié)議(CECA)”,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發(fā)表社論指出:這是大陸最高領導人對馬英九就任前提出的兩岸洽簽CECA主張的正式響應;而且胡總書記更強調,將探討兩岸經貿與亞太區(qū)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的可行途徑。顯然大陸對臺灣表達了善意。
社論説,“胡六點”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涉外交往及軍事安全等,可説全方位的提出一系列新的政策主張,其目標是兩岸結束敵對狀態(tài),簽訂和平協(xié)議。因此,有人主張兩岸應開始就政治與軍事議題進行協(xié)商談判。不過,臺灣“總統(tǒng)府”公開回應指出,臺灣是多元民主社會,人民對臺灣前途有不同看法,都必須尊重。臺當局對兩岸政策“先經濟後政治”基調不會改變。我們完全同意。兩岸關係的議題雖需要全面的思考,但必須區(qū)別其輕重緩急,不能急於要儘快達成目標,而輕忽兩岸間的差異,更不能漠視臺灣內部深層的歧異。凡事都要由易入難、由簡入繁,循序漸進,有共識的先進行,這也是大陸一向強調的“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精神所在。更何況兩岸如能儘早簽署“綜合性經濟合作協(xié)議”,不僅創(chuàng)造雙贏,更可為未來政治協(xié)商鋪路。因而未來在簽署CECA前的兩岸協(xié)商,仍應以經濟議題為主。
尤以自去秋以來,金融海嘯侵襲全球,世界經濟遭受重創(chuàng),臺灣與大陸經濟亦難倖免。然而危機亦即轉機,兩岸為提振經濟全力擴充內需市場,産業(yè)結構勢須大幅調整,兩岸之間必有許多經貿合作空間亟待開拓;同時,兩岸“三通”直航後,兩岸經貿朝向正常性發(fā)展,在調整過程中,所生之種種問題,必然千頭萬緒、錯綜複雜,亟待解決。可是,過去多年在政策干預下,間接投資與間接通航所産生的問題,多以個案處理方式解決,曠日廢時,未來顯然無法因應全面“三通”的局面。
因而,就兩岸經濟當前及未來可能發(fā)生的各類問題,以及簽署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xié)議”的內涵項目與配套政策措施作整體規(guī)劃,及早與大陸磋商,建立可獲得雙方決策單位及各方皆能支援的推動平臺確有必要。我們建議設置“兩岸經濟合作發(fā)展會議”,為掌握時效,初期由雙方主管機關委託?;⒑f(xié)兩會共同籌備召開,邀請兩岸産、官、學界包括不同意見的專業(yè)人士共同參與討論。會議初期應就未來兩岸需要協(xié)商的眾多議題,先行評估其重要性、迫切性與難易性,排定優(yōu)先級,循序提出協(xié)商討論,並研議行動方案,提請雙方決策單位參酌實施。希望“兩岸經濟合作發(fā)展會議”密集召開,順利進行,能于兩年內完成簽署CECA。
社論指出,以上任務並非當前?;?、海協(xié)兩會人力所能勝任,亦非國共兩黨每年一次論壇所能承擔。而“兩岸經濟合作發(fā)展會議”係由海基、海協(xié)兩會主導召開,無政黨色彩,應可廣納各方人士參與,化解臺灣內部不同歧見。如能在簽署CECA同時,作到胡錦濤所説的臺灣與亞太地區(qū)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與新加坡、美、日等國簽署自由貿易協(xié)議(FTA),擴大臺灣經貿國際空間,將更可能獲得不同意見人士的信任。我們深信以“兩岸經濟合作會議”召開為起點,循序漸進,完成兩岸簽署CECA及擴大臺灣經貿國際空間,未來兩岸經濟合作發(fā)展必可展開新的格局。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