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到大陸參加雙城論壇,在兩岸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漣漪,臺灣《聯(lián)合報》6日發(fā)表評論説,柯文哲的政治盤算,其實很簡單,就是挖東墻、補西墻,這是數(shù)學(xué)問題,也是政治上的選擇題。
上次選舉,柯文哲以白色力量為號召,在民進黨禮讓助攻下,成為無黨籍的臺北市長。如今,柯文哲的民調(diào)支援度下滑,民進黨的執(zhí)政聲勢下挫,基本盤早已不如兩年半以前,柯文哲想方設(shè)法要補救,才有可能繼續(xù)連任。
因此,柯文哲將自身投向非綠陣營的懷抱,希望拓展更多選票。上海臺北雙城論壇之行,柯文哲登陸後,與上海市長應(yīng)勇、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均提到“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等説法。
柯文哲在大陸的舉手投足、言論説詞,激怒“獨”派人士,甚至質(zhì)疑他“親中賣臺”;不過,罵歸罵,柯文哲已充分證明,他是民進黨當局主政下兩岸僵局的一步活棋,完全不同於傳統(tǒng)綠營人士,甚至比臺南市長賴清德更有機會,成為海峽互通的橋梁。
一旦柯文哲塑造了與中國大陸友好的個人形象,他的盤算是就有可能爭取到中間選民,或是泛藍支援者的選票,補強原本已潰散的基本盤。
同樣道理,臺北農(nóng)産運銷公司人事案,柯文哲不想全部都安插民進黨人馬,導(dǎo)致臺北市府和農(nóng)委會一直喬不攏,柯文哲無非是想藉由一些職務(wù),拉攏非民進黨人士,打破原本“白綠合”的既定框架,擴大勢力範圍。
只是柯文哲難道不怕開罪民進黨或“獨”派人士,造成票源流失?這個算盤不難打,一來是臺北市的基本盤,本來就藍大於綠,二來是綠營執(zhí)政成績不佳,支援者轉(zhuǎn)為隱性。柯文哲與其花時間跟泛綠這群人搏感情,倒不如直接轉(zhuǎn)向藍營選民下功夫。
何況,燙手山芋在民進黨手上,畢竟,柯文哲不可能不爭取連任,民進黨若要硬提自家人參選,不願意和柯文哲攜手合作,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最後結(jié)果,將是票源分散,輕易讓國民黨登上市長寶座。
首都萬一變“藍營天下”,恐怕不是民進黨所能承擔(dān),“獨”派人士也不樂見,因為將會衝擊到2020年的臺當局領(lǐng)導(dǎo)人大選。臺北市長的賭注,籌碼在柯文哲手上,民進黨只能被動跟進,吃了虧,不敢吭聲。
臺灣《聯(lián)合報》另一篇文章説,柯文哲在上海雙城論壇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懊\共同體”這個詞,民眾耳熟能詳;但加上“兩岸”,有人卻火冒三丈?!蔼殹迸伤嚎挛恼艿男は裥箲崳种皇切〔艘坏?。
柯文哲以其慣常的嬉謔説,要以“追求人民最高福祉”為核心價值,現(xiàn)階段還是要“讓人民過好一點的生活”,這叫務(wù)實政治。聽似平常,卻有意無意地刺中蔡英文的軟肋。
蔡英文用“維持現(xiàn)狀”贏取信任,得享大位;但上臺後卻席不暇暖地“去中反中”,不僅把中國史撇成了東亞史,最近主持軍校畢典連念孫中山遺囑的虛禮都大方地省了。相反地,砍公教人員年金刀刀見骨,竟不聞她一絲憂思或沉痛。
“讓人民過好一點的生活”,不正是政治最原始的初衷?但蔡英文卻心意堅決,對於“外交”、經(jīng)濟、安全受到衝擊,毫不以為意。蔡英文顯然要擁抱“臺獨共同體”,繼續(xù)她的冷戰(zhàn)對抗;但柯文哲提出了“兩岸共同體”作為新選項。今後,將是兩個“共同體”的角逐與纏鬥,孰勝孰負,或許不久可見分曉。
[責(zé)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