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公教人員抗議民進黨強推“年金改革”。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5月20日,是蔡英文及其領導的民進黨上臺一週年。連日來,島內多家機構公佈的民調無一不顯示,民眾對其執(zhí)政的不滿意度超過了50%。無論是島內重大政策,還是所謂的改革表現(xiàn),多不符合民眾期待。特別是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速凍”,使得民眾對臺灣未來憂心忡忡。執(zhí)政一週年,成績不及格,蔡英文灰頭土臉,日子不好過。
執(zhí)政滿意度“雪崩”
島內多家機構公佈的民調顯示,雖然在有些問題上高低差異明顯,但是在對蔡英文一年來的執(zhí)政滿意度上卻出奇的一致——執(zhí)政滿意度均未超過半數(shù),不滿意度最高的甚至達到了76.4%。綠營民調雖然想粉飾太平,但其不滿意度也達到了52.9%。
滿意度高開低走,自然怨不得別人。這一年來,民進黨執(zhí)政當局假“轉型正義”之名,大搞“去中國化”“去孫中山化”“去鄭成功化”,窮追猛打國民黨黨産,欲連根拔除而後快。他們強推“一例一休”,把大批勞工逼上街頭。他們以“年金改革”為名,污名化軍公教人員,挑起藍綠矛盾、製造世代仇恨。他們罔顧民意,強行推動所謂的“前瞻基礎建設”。他們無視質疑聲浪,強行推動“司法改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非但沒有凝聚人民共識,反而引發(fā)爭議,點燃民怨。
在蔡就職週年兩岸關係研討會上,各個政治光譜的人士都對蔡英文的表現(xiàn)表示失望。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蘇起認為,蔡英文上臺一年來,從政治到經濟,從兩岸政策到各項改革,負面狀況頻出,尤其是在兩岸關係上,蔡對大陸表面“維持現(xiàn)狀”,實則“一硬到底”的態(tài)度,使得島內民眾整日提心吊膽、惴惴不安。
臺灣經濟遭受損害
島內經濟社會發(fā)展與兩岸關係息息相關。島內學者批評説,由於蔡英文誤判兩岸形勢,造成臺灣一年四五千億元新臺幣的經濟損失。
蔡英文上臺週年前夕,大談臺灣經濟向好。國民黨前“立委”林鬱方為此打臉蔡英文,他説,殊不知,那些亮眼的經濟數(shù)字,大部分還是從兩岸貿易順差中得來,如果兩岸關係繼續(xù)惡化,這些貿易順差也就將不復存在。臺灣政大東亞所教授邱坤玄表示,民進黨當局常用兩招掩飾其誤判産生的嚴重後果,第一招是玩數(shù)字遊戲,強調東南亞與日韓遊客增加比率很高,但卻不提東南亞與日韓遊客增加20萬人的同時,陸客卻減少了47萬人,這中間有27萬人的差額;第二招表現(xiàn)為對兩岸關係“冷凍”的滿不在乎。
上臺一年來,蔡英文口口聲聲稱要在兩岸關係上“維持現(xiàn)狀”,但在行動上卻大力推動違背經濟規(guī)律的“新南向政策”,意圖擺脫、淡化臺灣與大陸的經濟聯(lián)繫。
“新南向”不是新鮮玩意兒,李登輝、陳水扁都玩過這把戲,最終都是鎩羽而歸,臺商則血本無歸。蔡英文意圖重拾舊夢,島內專家多認為將重蹈覆轍。
島內輿論認為,事實就一個,數(shù)據(jù)會説話,兩岸經貿依存度,絕非民進黨透過政治手段所能主導,諸如“新南向”取代大陸市場,根本是政治狂想曲,完全昧于現(xiàn)實,也違背市場經濟原則。
打不開一扇窗
連日來,蔡英文在不同場合對自己的執(zhí)政進行了“自我表揚”,同時也不忘責怪民眾。她説,人民對我不滿意可以大聲説出來,但是,我聽到後你們就不要再大聲了。她還聲稱,我不是為民調而做事,而是為了臺灣人民做事,希望人民要有點耐心云云。
雖説民調不等同民意,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意。蔡英文如果真如其所説是為臺灣做事,那為何民調都如此不堪?連一向支援她的年輕人也不買賬,顯然,她所謂的為人民做事,並不被人民認同。
有島內專家指出,蔡英文未來還有3年的路要走,如何讓兩岸關係回歸正軌,讓島內民眾滿意,是擺在蔡英文面前的一個緊迫問題。蘇起建議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做轉變,不要為了面子,把臺灣的發(fā)展卡住。
臺灣《聯(lián)合報》21日發(fā)表《她關上一扇門卻打不開一扇窗》 的社論指出,“維持現(xiàn)狀”是蔡英文上臺時對兩岸關係的詮釋,但現(xiàn)在這個詞卻變成了她的困境。事實上,當她拒絕承認“九二共識”,這個兩岸維持了8年的和平“現(xiàn)狀”即已遭到破壞。日前她提出兩岸“新問卷”的主張,也意味她明白“現(xiàn)狀”已不復存在。
社論認為,在兩岸關係上,她給臺灣關上了一扇門;但在“新南向”政策上,她卻遲遲無法打開一扇小窗,這讓臺灣在經濟、“外交”等方面都備感窒悶。社論最後説,蔡英文認為,臺灣可以繞過中國大陸進入世界,“新南向政策”便反映了這樣的思維。但是,要繞過中國大陸豈是那麼容易的事?更危險的是,“新南向”至今看不出任何具體成效,但兩岸關係的變調,卻窒礙了臺灣參與“一帶一路”等,得不償失。關上一扇門,不過是舉手之勞;但要開啟一扇窗,卻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難以成事。對此,蔡英文應深有體會。(本報臺北5月21日電)
下一頁:蔡英文就職週年"低調"躲官邸 臺民眾仍奉獻三大"賀禮"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