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灣某基金會在島內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主題是“城市女孩友善度”,結果發(fā)現,臺南市女性在友善度方面指標偏低,在被調查的6個島內城市中,臺南市女性在社會參與權、媒體權、工作權、戀愛自由權等項目都敬陪末座。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臺南市女性友善度偏低呢?
臺灣《中華日報》16日對這種情況作了分析,文章認為,這是基於傳統和現代的碰撞造成的,是在現代都市化過程深受傳統羈絆結出的果實。
臺南市是臺灣開埠最早的城市,在發(fā)展過程積蘊了豐厚的歷史文化肌理,但也保存著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再加上縣市合併後,高度都市化的“府城”與保有城鄉(xiāng)元素的“南瀛”,在一夕之間融為一體,卻也難以在短期間內消弭都會與城鄉(xiāng)不盡相同的傳統觀念。在此環(huán)境背景下,即使公共部門有心打造“女性友善環(huán)境”,也會備感力不從心。
追溯“女性友善”這個指標的由來,可從1984年“多倫多2000會議”談起,國際專家根據會議的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健康城市”概念,所謂“健康城市”是指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環(huán)境和健康的社會,這幾點有機結合成可以改善環(huán)境、擴大資源、相互支援的城市。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根據這項概念,于1977年以“人人健康”為基調,倡導“健康城市”計劃。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