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怪人”,一身道家裝束,留著長長的鬍鬚,卻戴了一幅斯文的眼鏡;心讀佛經(jīng),卻生性豪爽,喜歡暢飲;為尋良木,他幾乎走遍全臺灣,他的作品每一件幾乎都是隨緣聚合而成;為一塊天然組合的木頭,他能等待尋覓幾個月甚至幾年,一旦找到,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常常一醉方休……
他就是隱居山林的臺灣“舞木怪人”張光伯,他的第一個作品是椅子。他認為椅子是人人要坐的,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男女老少,概不例外。於是,他一發(fā)不可收拾,走遍島內(nèi)搜尋天然良木奇材,乃至山上的雜木和溪水、海中的漂流木。然後,組合成千變?nèi)f化、獨具匠心的椅子。
張光伯開在臺灣泰雅族傳統(tǒng)集居地烏來山區(qū)的工作室,名稱也是“怪怪的”,叫“舞木─原木戲場”。他把原木工作室當作人生的舞臺,把大自然的原木當作“舞棒”,而他儼然是“舞動木頭生命”的超級舞者。
在張光伯的工作室裏,記者看到,張張椅子都是“奇形怪狀”的:有品茶椅、飲酒椅、美人靠、情侶椅、檳榔西施椅,每張椅子造型別致,風格各異,獨一無二。他追求的境界難度遠比木工雕刻大的多。因為木頭不能任意彎曲,要達到他的理想境界,一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二靠“同根同源”的姻緣,三靠人與木頭的和諧相處。
木頭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人坐在有生命的椅子上,人類與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張光伯對記者説,有生命的物體都需要環(huán)保,不能給木頭強加太多的文化屬性,重要的是還原它的自然屬性。除了顧客特別需求,他從不給木頭上漆,始終保持大自然的“本色”。他認為,不上漆的木頭同樣是藝術(shù)品,是不能複製的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品,具有“瀟灑舞木”的藝術(shù)風格。
張光伯的思路也“怪的出奇”,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參悟木頭的生命,給大自然的原始木材賦予生命、靈魂和形象,讓它們舞起來,活起來。他的工作室內(nèi)堆滿了原木,散發(fā)著自然的馨香。其中以少見的臺灣肖楠為主,也包括尚未泡水受損的杉木等。他説,“舞動木頭生命”,木質(zhì)很重要,朽木不可雕也,因為朽木沒有生命。
崇尚自然、巧用自然的張光伯,本著木頭的天然造型、自然紋理和自然色澤,因勢象形,因材施藝,創(chuàng)意設計作品。他苦思冥想,不斷構(gòu)思,給木頭賦予理念、賦予表情、賦予詩意。他從不刻意雕琢裝飾,而盡可能順其自然,讓木頭的生命在自然中得到延續(xù)。他陽臺上的那張自己享用的鎮(zhèn)宅之寶“怪人靠”,堪稱巧奪天工的傑作,從靠背到坐板及扶手,順勢而成,造型協(xié)調(diào),紋理均勻,天然一色,無不呈現(xiàn)回歸自然的面貌。
張光伯向記者透露,他正雄心勃勃,下一步準備天然組合、“將軍椅”、“財富椅”、“儒商椅”、“談判椅”、“才智椅”、“貴妃椅”、“麒麟椅”,成為“臺灣原木自然組合第一人”,推動木頭的可持續(xù)生命、可持續(xù)森林以及人類的可持續(xù)生活。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