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民意代表張曉風的“剩女”説,引發(fā)民間抗議。南洋臺灣姊妹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等八個移民、性別、人權團體,今(23日)早將集結臺灣立法機構抗議。南洋臺灣姊妹會北部辦公室主任吳佳臻笑説,張曉風不愧是作家,一發(fā)言就得罪很多人,“充滿性別、種族、階級歧視”。
吳佳臻指出,張曉風發(fā)言暴露她非常缺乏性別意識,首先是使用“剩女”一詞來指稱單身女性、甚至為其“請命”行為,都顯現她認為女性必然要有男性和婚姻,才是“圓滿人生”。
吳佳臻説,張曉風發(fā)言也凸顯對跨地區(qū)婚姻的不了解。跨地婚姻“有各種社經階級組合,很多是自願結合”,張曉風指責“臺灣男性選‘外配’”,同時構成種族和階級歧視。
“張曉風需要多做功課!”臺灣性別人權協會秘書長王蘋指出,張曉風無視臺灣女性選擇不婚,是自我培力(empower)的展現,將不婚女性與“剩”連結,大開婦運倒車;也無視許多娶“外配”的臺灣男性是社會弱勢,包括經濟弱勢、身心障礙者等,不易在臺灣婚配市場有良好結果。“身為‘立委’,怎能對臺灣社會這麼不了解?”
婦女新知基金會也質疑,張曉風“臺灣每引進一個‘外配’,‘臺配’的員額就少一個”、臺灣地區(qū)民眾“不要去吃外國牛,也不要娶外國配偶,娶‘臺配’有很多好處”等發(fā)言,讓人難以相信出自一位曾為護樹下跪的知名作家口中。“她的觀念還停留在女人附屬於男人與婚姻,卻不思考為何女人不結婚、為何臺灣男人要娶‘外配’?”
臺權會指出,“立委”蔡正元日前也講如果沒有當局的協助,“新移民的第二代,就會是未來治安的隱憂”,意指新移民第二代可能是臺灣未來的犯罪者,這種毫無根據的發(fā)言不僅是歧視言論,且嚴重污辱移民家庭與第二代,製造社會大眾對新移民的排斥。
[責任編輯: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