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久久6久久66热这里只是精品,日本免费午夜成人福利剧院,精品人妻在线无码

您的位置: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評論:北京公交地鐵票價調整有必要 幅度要合理

2014-07-07 08:43 來源:央廣網財經 字號:       轉發(fā) 列印

  【導讀】北京公交地鐵票價可能調整,新方案正在公開徵求意見。

  央廣網財經7月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北京市發(fā)改委和交通委從昨天開始開展“我為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建言獻策”活動,大家可以通過郵件、電話、微信登多種方式進行討論??吹竭@則消息,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票價是不是要漲了?

  實際上,北京的公交和地鐵票價是比較便宜的。地鐵全程2元錢,而乘坐公交如果刷卡的話,票價最低只要4毛錢。低廉的票價為降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帶來了顯著的作用,不過票價低廉也給公交和地鐵的運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數據顯示,北京公交去年的收入是25.93億元,這個數字比2007年還要低16%。而去年公交的支出高達176.16億,也就是説,北京公交去年虧損了150億。同時,北京市去年投入公交和地鐵的補貼超過200億。

  公交地鐵票價該不該漲,又該怎麼漲?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對此發(fā)表評論。

  北京市現在開始針對公交地鐵的票價調整進行意見徵集。相比聽證會而言,這種公開徵集意見的形式更接地氣,徵集到的意見範圍也會更廣泛。如何看待這種形式?

  張彬:這次北京市發(fā)改委和交通委就公共交通價格改革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和以往相比,有幾個新的特色,首先,北京市在第一次在價格方案形成之前公開聽取意見,先廣泛的爭取徵求北京市民的意見,這是相關部門的科學決策的體現,先不預設方案,不預設前提,而廣泛聽取老百姓的意見。第二,在徵求意見方式上也採取了新的方式,充分發(fā)揮了網際網路的特色,比如網上留言,微信等方式,更廣泛尊重了民意,可以真實反映大家的要求。第三,這次公開徵求意見應不僅僅集中在價格的調整方面,還涉及到了公共交通和服務的意見,意味公開的徵求意見更多體現了公益性。

  去年北京光是公交就虧損了150億,而地鐵也虧損了30億,與此同時,北京市去年對於公交和地鐵的補貼高達200億。可見這種低票價的情況現在看起來可能難以持續(xù)。那麼,公交地鐵票價調整,目前看來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如何?如何讓價格調整的幅度控制在合理區(qū)間?

  張彬:首先,從北京市的公交和地鐵的營運情況變化來看,截止到去年,公交里程已經1萬9千多公里,地鐵和2006年相比里程也翻了一番,現在400多公里有277個站,加大的里程都是靠財政修地鐵、鋪設公交的網路,而里程漲了這麼多,票價還沒有變化,意味著相應的政府財政可能會向公交方面會更傾斜,給相關部門、公交運營系統造成壓力。第二,從市場經濟規(guī)律而言,公交定價首先要遵守“誰受益誰承擔的責任”的原則,現在全靠財政補貼,也就意味著全社會在北京生活的每一個人都要為此買單,比如很多老年人不乘坐地鐵,如果地鐵補貼過多,是不是意味著老年人的權益受到損失?從市場規(guī)律來講,多坐多付錢也是一般的規(guī)律。第三,這種持續(xù)性的、大幅度的財政補貼對於一個城市的發(fā)展是沒有可持續(xù)性的,把公交補滿了醫(yī)療補不補、住房補不補、公共服務補不補呢?在對票價進行適當的調整也是勢在必行的,但是確實要考慮政府財政的壓力和低收入百姓出行費用的承受能力。

  現在北京公共交通的一票制普遍存在,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比方説地鐵,最短的兩站之間只有400米,最長的兩站之間的距離高達88公里。在這種情況下實行一票制,對於老百姓,對於公共交通部門,都顯得有點不合理。那麼,考慮到各種因素,調整票價可以採取哪些方式?一票制是否有取消的可能?

  張彬:目前一票制不太適合城市的發(fā)展,也帶來了公共交通中的弊端。在相應的政府服務中所説的“一陣風”、“一刀切”是不可取的,北京從2007年到現在已經實行了這麼多年的一票制,到今天進行適當的調整也是有必要的。但是,調整要考慮到怎麼調整,現在有很多傳言,比如起步三塊,最高五塊等,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相對公平的、老百姓能夠接受的、政府部門能夠接受的價格。理論上講,應該是按里程,也就按站付費,多乘坐多付費,具體到相應的線路的轉換等再適當予以考慮。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qū)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xù)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tài)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臺灣網版權所有

  • 
    <small id="mmm0m"></small>
  • <tfoot id="mmm0m"></tfoot>
  • <sup id="mmm0m"></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