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郁琦11日正式會面。法國《歐洲時報》12日評論稱,這是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一次正式會面,會後達成的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個部門建立常態(tài)化聯繫機制的共識,為兩岸關係的發(fā)展翻開新的一頁,更給了關注兩岸未來的全球華人帶來無盡想像空間。
文章説,從早期激烈的軍事衝突和政治對峙,逐步走向緩和,打破堅冰,開始接觸交往,後又屢經緊張動蕩,最終於2008年5月實現歷史性轉折……兩岸關係幾十年一路走來,風風雨雨,跌宕起伏,在曲折中不斷前行。其間,兩岸在不同時期舉行了多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面,無論是1993年的“汪辜會談”,還是2005年的“胡連會”,乃至2008年的“胡蕭會”、“陳江會”,伴隨著這一次次會面,是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fā)展的腳步。
遵循著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兩岸接觸不斷增多,經貿、文化交往日益頻密,情感交融更是與日俱增。但隨著兩岸關係發(fā)展步入深水區(qū),一些重大、敏感、複雜問題日益凸顯,亟需雙方透過更深入的溝通,妥善解決。正是在此背景下,201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島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高峰會期間,陪同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張志軍與隨行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的王郁琦簡短寒暄,並達成互訪共識。似乎從那一刻起,是兩岸關係互信與自信的體現。
正如張志軍在此次會面中所言,“我們今天能夠坐到這裡、能夠見面,在過去是不可想像”。如今的“張王會”,就推進兩岸關係有關問題面對面交換意見,並達成積極共識,體現了兩岸政治互信達到一定基礎,而這個基礎正是一個中國的原則。在此基礎上,兩岸關係制度化達到新的水準。
文章表示,在互信與自信的氛圍下,“張王會”開拓意義不言而喻,為今後兩岸關係發(fā)展帶來更多的新的思維與模式,且有足夠迴旋空間以待後續(xù)推進,更為兩岸歷史的進程埋下伏筆,為未來的發(fā)展提供更多想像空間。
正如張志軍所言,“要破解兩岸關係發(fā)展中的一些難題,必須要有點想像力,不僅是像這樣的會見,對兩岸關係未來的發(fā)展也應該有更大的想像力”。這個想像決不局限于簡單的一次會面,而是要通過會面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維護、鞏固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健康發(fā)展局面,繼續(xù)擴大兩岸交流、推進對話、密切合作,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
溝通順暢了,互信有了,兩岸關係發(fā)展的每一步邁得紮實穩(wěn)定了,想像變?yōu)楝F實也就水到渠成了。
[ 責任編輯:朱煉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朱煉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