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講,食安問題之所以成為臺灣社會自甘落後的鐵證,細究層層面面,從蔡英文入侵校園召募學生、洪仲丘事件、“司法”關説、太陽花學運、各種恐龍法官和鱷魚檢察官,以至高雄氣爆事件,在在反映臺灣所有問題,追源溯始無不出在現(xiàn)行選舉制度。
一言以蔽之,以前是力求選賢舉能,現(xiàn)在則墮落到彷彿在“選貪舉壞”。這恰中不肖傳媒之下懷——有錢大家趁早趕快搶,否則來不及。即便如此,可笑而荒謬的是,身為臺灣最大在野黨主席的蔡英文,竟連起碼像樣的臺北市長參選人也提不出來。可她還有臉批評馬英九無能、不會做事,巴不得滿嘴謊言的柯文哲打敗連勝文,方便她在2016年拿起鐮刀割稻尾。
這種不思進取的選舉風氣,毛病正是出自政黨提名時,視為“重中之重”的電話民調,卻從來不檢討這種可供操弄和作弊的“提名策略”,正在加速腐蝕臺灣的民主根基。
這種電話民調,擋住了才幹、人品俱佳的政治新人出頭,只因缺乏奧援資助這筆“需要暗室才可操作”的經費,又不屑于幹出這種玩弄選民的作為。試想以往的慘痛經歷,連蔣孝嚴在電話民調都玩不過羅淑蕾,則新世代如何打得過現(xiàn)在的藍綠老將,人才不都被電話管線給一一堵死?
問題來了,臺灣的選舉是在選“電話”或選“人”?答案很明確,民眾只能選出前者。因此“立委”在“立法院”利用“手機”打通關節(jié),自是有其因果,不足為奇。難怪他們急著打倒黃世銘,擺脫合法監(jiān)聽。倘可進而敗壞“司法”,何樂不為。
此即選風出現(xiàn)“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思之食品安全等問題,試問,像這樣“劣幣驅除良幣”的選舉,有何面目向大陸推廣?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