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映锜(右)為中華臺北隊拿下第二面銅牌後,拿下第一面獎牌的隊友陳葦綾(左)送花祝賀。
臺灣網(wǎng)8月13日消息 在北京奧運會上為中華臺北隊拿下舉重銅牌的兩名選手陳葦綾、盧映锜受到臺灣民眾的熱烈追捧,而她們以前都曾改過名字的幕後故事也正在島內(nèi)流傳。據(jù)臺媒報道,陳盧二人的名字曾經(jīng)為陳春如、盧宛宜,舉重教練鄭志郎對此表示,“名字和獎牌有沒有關係很難説,但是我相信響亮的名字會讓選手更有信心?!?/P>
據(jù)報道,與陳葦綾、盧映锜都改過名字。巧的是,2000年雪梨奧運會舉重銅牌得主郭羿含、1998年世界盃金牌得主郭品君等島內(nèi)頂尖舉重好手都曾改過名字。在屏東舉重界,選手改名的情形屢見不鮮,外界不免好奇,這是否是選手的“秘訣”之一?
鄭志郎説,舉重是一種較具陽剛氣質(zhì)的運動,選手需要瞬間的爆發(fā)力,平常練習時,如果發(fā)現(xiàn)選手遇到瓶頸或是缺乏奪牌氣勢,他就會找選手聊聊,改名字只是選項之一。鄭志郎説,選手會先找“高人指點”,挑幾個名字再讓他看,“我不懂姓名學,但我通常會選中性一點、而且少有的名字,讓選手覺得自己夠特別,以培養(yǎng)奪牌的氣勢?!?/P>
以前叫郭淑芬的郭羿含則對記者表示,她覺得改名與奪牌兩者並沒有必然關係,但改名之後覺得“更有信心”,可能是一種心理作用,讓她得以在奧運場上表現(xiàn)更好。(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