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佳音 兩岸頌華樂——訪臺灣漢唐樂府創(chuàng)辦人、南音名家陳美娥
新華網(wǎng)北京9月21日電(記者李寒芳)簪花仕女輕撫琵琶,窈窕舞者顧盼生姿,士紳大夫擊鼓為樂,一曲終了繁華散盡……五代南唐夜宴的風華,鮮妍盛開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的舞臺上。
這是臺灣漢唐樂府近日在京演出梨園歌舞戲《韓熙載夜宴圖》的一幕。沉睡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內(nèi)的千年古畫,借助悠揚的南音古樂、曼妙的梨園舞蹈,生動地“活”了起來。
20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現(xiàn)場觀眾如癡如醉,打消了漢唐樂府創(chuàng)辦人、臺灣南音名家陳美娥之前“曲高和寡”的擔心。她説,跋涉于傳承中華古樂之路30多年,一直希望有更多的知音人,能夠傳承、發(fā)揚古老而優(yōu)秀的文化遺産。
南音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談及與南音的情緣,陳美娥表示,19歲時她曾在臺灣一家電臺主持音樂節(jié)目,一位觀眾點播南音,她對此卻一無所知,於是便前去採訪,在一家民間劇團結(jié)識了這種純美高雅的古樂,從此便投身於南音的研究中。
“現(xiàn)在研究中國唐代音樂要去日本,宋代音樂要去韓國?!?982年在巴黎召開的一場國際民樂研討會中,一位歐洲漢學研究家不以為然的話語,深深刺痛了陳美娥。
“我是哭著回臺灣的,1983年元旦就在臺北成立了漢唐樂府?!痹谛珠L的支援下,陳美娥一面組織樂團演奏南音,一面?zhèn)鲹P教學。她多次前往“南音之都”福建泉州尋根探源,遍尋耆宿名師研習。
受泉州以南音為曲牌排演的梨園戲啟發(fā),漢唐樂府經(jīng)典劇目《艷歌行》于1995年誕生。古樂縈繞的淺吟低唱融合細步款移的翩翩起舞,賦予古老的藝術(shù)形式極大的魅力,後來《艷歌行》在法國、英國、丹麥等地的巡迴演出均獲得巨大成功。
此後十餘年間,漢唐樂府陸續(xù)製作了《麗人行》、《梨園幽夢》、《荔鏡奇緣》等古典梨園歌舞劇,足跡遍及世界各國高級學府,並屢獲國際性重要藝術(shù)節(jié)、劇院邀約。
創(chuàng)辦漢唐樂府時,陳美娥曾許下三個願望:一是要把南音帶到全世界最權(quán)威的高等學府,告訴那些研究民族音樂及漢學的學者專家,中國千年古樂猶傳世在;第二,要讓南音登上國際最頂尖的表演藝術(shù)殿堂,告訴世人中國最古老的傳統(tǒng)樂舞豈去人遙;第三,要將南音送回祖國故宮,告訴國人漂浪千年的華夏禮樂終於歸去來。
她將此趟北京之行定位為“感恩之旅”,因為“這三個願望都已經(jīng)實現(xiàn)”。
過去的兩個秋天,漢唐樂府兩度獻禮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被譽為“活態(tài)與固態(tài)的文化遺産穿越時空的現(xiàn)代交融”;今年9月23日至24日,《韓熙載夜宴圖》將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明年,漢唐樂府還將攜與法國樂團最新合作的《教坊記》亮相上海世界博覽會。
陳美娥説,400多年前,南音由福建先民從大陸帶到了臺灣,成為聯(lián)繫中華民族情感的紐帶之一;400多年後,希望兩岸能夠共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
[ 責任編輯:陽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