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臺灣人在大陸-上海豫園吃饅頭》,作者來自臺灣,在親歷了在上?!暗却泵朗车倪^程中,自稱對上海的飲食習慣有了偏見,通過與臺灣鼎泰豐的包子的對比,作者道出了自己對於上海美食和臺灣美食的見解,“臺北很多家店都比南翔出色,而真正極致的小籠包,也不應該伴隨任何的醬料品嘗”。
文章摘編如下:
“上海人是傳統(tǒng)的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練。新舊文化種種畸形産物的交流,結果也許是不甚健康的,但是這裡有一種奇異的智慧。”
小籠包超熱賣
這段張愛玲的文字,是我沒實際去過上海之前,對滬的印象泉源,因為她始終眷戀著上海,因為上海的“通”,並不限于文理清順,而是世故練達,因為只有上海人能懂得欣賞她難以用筆墨形容的地方,但直到我實際走在上海,對於上海的“食”,卻破壞我對上海美好敘述的想像。
對上海的飲食習慣,一直有特殊的偏見,一般館子做的上海菜沒有樸素實惠的優(yōu)點,偏鹹、又甜、帶酸還不鮮,價格還比其他地方來得貴,若非高檔的豪華餐廳,對於我而言,想吃道地上海菜,是難如登天的困擾。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