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久久6久久66热这里只是精品,日本免费午夜成人福利剧院,精品人妻在线无码

您的位置:臺灣網(wǎng)  >  資料  >  臺灣歷史大事記  > 正文

臺灣原住民歷史大事紀(jì)年表(19C)

2006-08-21 14:35 來源:原住民基本資料庫 字號:     轉(zhuǎn)發(fā) 列印

  1800年(嘉慶五年) 海盜蔡牽首次進犯鹿耳門,事敗逃離。

  1804年(嘉慶九年) 中部(彰化)平埔族人潘賢文因犯罪被清廷通緝,率眾一千多人流亡到蛤仔難,為平埔族四大遷徙之第一件。

  1805年(嘉慶十年) 蔡牽于滬尾自立為王,以“光明”為號,並攻擊竹塹、鳳山、東港。

  1806年(嘉慶十一年) 王得祿圍剿海盜蔡牽于鹿耳門外海,從此蔡牽不敢再進犯臺灣

  彰化漳泉械鬥,中部亂事長達(dá)數(shù)月。

  1807年(嘉慶十二年) 王得祿破海盜朱濆于大雞籠港內(nèi),朱濆倉惶而逃。

  1809年(嘉慶十四年) 中、北部漳泉械鬥,居民死傷甚多。

  1810年(嘉慶十五年) 清廷將蛤仔難納入版圖,改稱“噶瑪蘭”。

  1813年(嘉慶十八年) 臺灣知府楊廷理著《開臺灣後山噶瑪蘭説略》,提議開墾臺灣後山。

  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 郭百年入墾水沙連,濫殺原住民,被撤消開墾執(zhí)照,清廷並於次年在集集、烏溪立石碑,禁止?jié)h人出入。

  1817年(嘉慶二十二年) 淡水廳儒學(xué)建於竹塹(今新竹)。

  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 海盜盧天賜進犯滬尾(今淡水),當(dāng)?shù)伛v兵起而抵抗。

  1822年(道光二年) 臺江(今臺南市區(qū)赤崁樓附近)連日因狂風(fēng)暴雨導(dǎo)致泥沙淤積,河川遂成平地,港口外移至鹿耳門。

  1823年(道光三年) 中部道卡斯、貓霧栜等五族因漢人入墾,恣意霸佔其生存空間,而流亡至埔裏盆地,這是臺灣史上平埔族四大遷徙之第二件。竹塹鄭用錫進士及第,為開臺後首位進士。

  1825年(道光五年) 樟腦漸成為西方人覬覦的重要軍工物資,清朝在艋舺建工廠,兼辦樟腦業(yè)務(wù)。

  1826年(道光六年) 清廷開烏石港為噶瑪蘭廳正式的港口,與大陸對渡。

  1828年(道光八年) 淡水吳全眾二千八百餘人入墾今花蓮壽豐一帶,建吳全城。陳整合公司開墾大科崁(今桃園大溪)?

  1829年(道光九年) 高雄、屏東地區(qū)的西拉雅族人,越山流亡臺東,在花東縱谷建大莊(今花蓮東裏)等部落,此為平埔族四大遷徙之第三件。

  1830年(道光十年) 陳國瑛等人完成《臺灣採訪冊》;澎湖通判蔣鑄完成《澎湖續(xù)編》,周璽完成《彰化縣誌》。

  1832年(道光十二年) 陳淑均、李廷璧分別完成《噶瑪蘭廳志》初稿及《彰化縣誌》初稿共十二卷。

  1833年(道光十三年) 淡水、新竹、桃園一帶漳泉械鬥、福客各莊互相殘殺,禍延數(shù)年。

  1834年(道光十四年) 福客兩籍人集資組成“金廣?!眽ㄌ?,以北埔為中心,從事開墾。

  1836年(道光十六年) 美國傳教士戴維斯著《中國總志》,書中肯定臺灣優(yōu)越之通商地位。

  1837年(道光十七年) 噶瑪蘭通判柯培元著《噶瑪蘭志略》。

  1838年(道光十八年) 鳳山知縣曹謹(jǐn)完成“曹公圳”,引水灌溉,並於(道光二十一年完成擴建工程,稱“曹公新圳”,以補舊圳之不足。

  1840年(道光二十年) 福佬人由三峽進入福德坑地開墾。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 中英鴉片戰(zhàn)爭,英軍船艦進犯臺灣西部沿岸。

  1850年(道光三十年) 臺灣兵備道徐宗幹訂《全臺紳民公約》六條,以禁絕英國鴉片的輸入。

  1851年咸豐元年) 鄭尚入墾卑南(今臺東),為漢人入墾臺東之始。

  1852年咸豐二年) 陳淑均完成《噶瑪蘭廳志》之彙編。

  1853年咸豐三年) 艋舺頂下郊拚,福建同安人敗走大稻埕,遂成大稻埕地方建治之生力軍。平埔族人噶瑪蘭族之加禮宛等六社人,因漢人入侵家園無以維生,而舉族遷往花蓮美侖溪畔,建立加禮宛六社,此為平埔族四大遷徙之第四件。

  1855年咸豐五年) 鄭尚教臺東卑南族人農(nóng)業(yè)耕作的方法。

  1858年咸豐八年) 英人郇和遍遊臺灣沿海各地,整理有關(guān)臺灣民族、動植物論文多篇,歸後著《臺灣島視察錄》。

  1859年咸豐九年) 大稻埕同安人建霞海城隍廟,該廟於是成為同安人團結(jié)合作的代表。

  1860年咸豐十年) 中英法北京條約中開淡水、安平為通商口岸。

  1861年咸豐十一年) 菲國多明我教會傳教士郭德剛到萬金莊(今屏東縣境內(nèi))平埔族部落傳教,並建立教堂。

  1862年同治元年) 天地會戴潮春起事反清,攻佔彰化等地,事變長達(dá)三年之久。

  1865年同治四年) 基督教長老教會馬雅各布(英籍)來臺傳教,並於第二年創(chuàng)設(shè)旗後“新樓醫(yī)院”(今臺南市東門路),為臺灣第一所現(xiàn)代化醫(yī)院。

  1866年同治五年) 英人托德引進福建安溪茶苗到淡北種植,並於艋舺設(shè)茶葉烘焙廠。英國建領(lǐng)事館于打狗哨船頭山上(今高雄市鼓山區(qū)),現(xiàn)今的高雄市史跡文物陳列館就是該領(lǐng)事館遺址。

  1867年同治六年) 林豪纂《淡水廳志》。劉明燈總兵于草嶺設(shè)立“虎字碑”和“雄鎮(zhèn)蠻煙碣”

  1869年同治八年) 屏東萬金天主堂重新修建,對當(dāng)?shù)氐钠狡易逦幕?、信仰産生巨大影響,萬金天主堂之建築至今仍完整保存。

  1871年同治十年) 琉球漁民遇風(fēng)暴漂流到臺灣,為牡丹社原住民殺害。日人藉琉球為其藩屬之名,向清廷抗議,清廷卻辯稱瑯嶠為化外之地,置之不理,日本乃決定進兵臺灣。

  長老教會牧師甘為霖抵達(dá)臺灣南部進行傳教工作。

  1872年同治十一年) 長老教會牧師馬偕抵淡水,藉醫(yī)療工作展開傳教。從此馬偕與甘為霖牧師以大甲溪為界,分據(jù)北、南兩地傳道,基督教長老會便於無形中成南北教派對立的局面。

  1874年同治十三年) 日本正式出兵臺灣,由瑯嶠(今恒春)登陸,雙方于石門天險激戰(zhàn),並血洗牡丹社,史稱“牡丹社事件”。清廷奉派沈葆楨為欽差大臣,主持臺灣防務(wù),兼理各國事務(wù)大臣。

  1875年(光緒元年) 清廷解除內(nèi)地人民渡臺禁令,于廈門汕頭及香港各地設(shè)“招墾局”。清廷增設(shè)臺北府及淡水、宜蘭、新竹等縣。

  1876年(光緒二年) 清廷聘請英國工程師以西法開基隆煤礦。

  1877年(光緒三年) 周有基查勘紅頭嶼(今蘭嶼),建議清廷將之收入版圖。

  1878年(光緒四年) 清廷招募福建居民至臺灣後山開墾,移民人數(shù)眾多。清吏陳輝煌長久以來,欺壓加禮宛人,引起加禮宛人不滿,即悄悄與竹窩宛社密謀反清,並於六月十九日首先攻擊“七結(jié)社”,北方的清軍營寨“鵲子鋪”,後遭清軍反擊,加禮宛人戰(zhàn)敗四散逃逸,史稱“加禮宛事件”。

  1879年(光緒五年) 長老教會牧師馬偕募捐建立馬偕醫(yī)館,為臺灣北部第一家現(xiàn)代化醫(yī)院。

  1881年(光緒七年) 秀姑巒溪山洪爆發(fā),(道光九年由於躲避漢人流亡至花東縱谷之西拉雅族人,因避水患紛紛南移至今花蓮富裏到玉裏間,面臨再度遷徙之命運。

  1883年(光緒九年) 淡水女學(xué)堂落成開學(xué),招收學(xué)生皆為平埔族人。

  1884年(光緒十年) 中法戰(zhàn)爭,法軍進攻基隆、滬尾,死傷者眾,法司令孤拔下令封鎖臺灣各港口。

  1885年(光緒十一年) 臺灣正式建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

  1887年(光緒十三年) 天主教神父何安慈到臺北傳教,並在蘆洲及大稻埕設(shè)立天主教堂。

  1888年(光緒十四年) 後山西拉雅族人反清吏之暴虐無道,殺死徵稅官吏雷福海嚴(yán),抗暴情緒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終於引發(fā)“大莊事件”,西拉雅族人死傷無數(shù),血流成河。

  1892年(光緒十八年) 清廷于基隆設(shè)“金砂總局”,管理砂金之開採事宜,並分別在瑞芳、暖暖、頂雙溪、四腳亭設(shè)支局。

  1893年(光緒十九年) 臺北到新竹的鐵路完工,全部工程歷時二年余,並於第二年開始通車。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 臺灣民主國永清元年。日明治二十八年,後山西拉雅族人不滿清吏的欺壓,再度謀反,燒燬玉裏觀音山教堂,為著名之“觀音山事件”。甲午戰(zhàn)爭結(jié)束,清廷將臺灣割讓給日本。臺灣民主國成立,以黃虎旗為幟,推舉唐景崧為大總統(tǒng)。日本侵佔臺灣,成立臺灣總督府,首任總督為樺山資紀(jì)。

  1896年 瑯嶠十八社首領(lǐng)潘文傑捐款,協(xié)助恒春日語傳習(xí)設(shè)立分校,校址則在排灣族豬束社內(nèi)(今滿州裏德村)。泰雅族大湖群(今泰安鄉(xiāng))不願受日政府管理而反抗。

  1897年 日治時代第三任臺灣總督乃木希典以招撫原住民為其治理重點,從原住民教育著手舉行“蕃政”會議。

  1898年 日人分別於臺南和臺北設(shè)本派本願寺學(xué)校和大谷派本願寺學(xué)校,這是佛教學(xué)校首次在臺灣設(shè)立。日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上任,提出三項高壓統(tǒng)治,必要時可以金錢和名利收買臺灣人心。英國人必麒麟所寫之《Pioneering in Formose》于英付梓,該書為必麒麟于1864年到1870年間之旅臺見聞遊記,對於臺灣原住民的著墨頗多。

  1899年 總督府維持樟腦品質(zhì)和防止?jié)h人原住民衝突,宣佈樟腦專賣,同時設(shè)立樟腦局。日政府廢止“日語傳習(xí)所”,以令第二十七號訂定“蕃人子弟”進入公學(xué)校之規(guī)定。

[責(zé)任編輯:system]

涉臺常識
關(guān)於我們 | 本網(wǎng)動態(tài) | 轉(zhuǎn)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lián)繫我們 | 版權(quán)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391
網(wǎng)路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219號
臺灣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 
    <small id="mmm0m"></small>
  • <tfoot id="mmm0m"></tfoot>
  • <sup id="mmm0m"></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