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7 10:14:00 來源:創(chuàng)業(yè)邦
一
過去的2015年,是O2O項目集體死亡的一年。股災之後,資本寒冬降臨,大量O2O項目資金鏈斷裂,宣告倒閉。
表面上,O2O項目死於資金供給不上,但我們必須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它們的資金會供給不上。不少O2O項目的融資額度都是百萬千萬級,資本上並不見得非常稀少。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它們大搞補貼,燒錢速度太快。
那它們?yōu)槭颤N要大搞補貼?
二
我曾經和滴滴的人説,你們起了一個壞榜樣。這個壞榜樣就是:很多後來的創(chuàng)業(yè)者,以為補貼經濟是成立的:燒夠足夠的錢,市場就建立起來了。
很早以前,早到那個時候世界還沒有滴滴、快的這種東西,支付寶的人就做過這樣的調研:計程車能不能用支付寶來解決支付問題。調研的結果是:司機這頭很歡迎,因為由此車廂內會減少現金從而大幅增加安全性,但乘客這頭意願不強烈??偢杏X掏出現金也好刷公交卡也好,比拿出手機來方便。這個調研的結果,使得行為上後來再無下文。
當滴滴和快的出現後,背後的股東騰訊和阿裏,都想借助這種高頻小額的服務,迅速拓展支付場景。轟轟烈烈的打車補貼出現,以驅動乘客以及司機接受這種叫車,更關鍵的是,支付方式。事實上,這種補貼並不能讓滴滴或快的産生什麼收益——打車軟體在計程車這個行業(yè)裏沒有賺錢的通路——但這種補貼,的確使得移動支付工具大為普及。
這就是所謂補貼經濟的源頭。大量的現金補貼圈的的確是市場,但這個市場不是什麼打車軟體的市場,而是第三方支付的市場。當支付工具圈地圈得差不多了之後,雙方罷手,並在資本運作下,合併公司,全力突擊專車市場——這個市場,理論上是有錢賺的。
15年頭上,我在《出行領域裏的三種車》中提到,“2015年,專車市場,將會是異?;鸨囊荒辍薄J聦嵉拇_如此。這裡的邏輯就是高額補貼養(yǎng)成消費習慣,並將這種消費習慣,在理論上商業(yè)模式成立的一個業(yè)務上,作為其基石。
三
專車市場上,這些專車公司也還在搞補貼,滴滴、Uber、易到、神州都在做(易到最近的補貼力度可能是最大的),但由於公司已經完成了好幾輪融資,背後投資者財大氣粗又頗有些被綁架之感,他們的補貼在未來是可以繼續(xù)看見的。
而很多小型O2O項目,融資都處在早期,投資人認賠出局的決心是相當容易下的。事實上,也只有騰訊阿裏這種有著特殊的目的的投資者,才會陪著打車項目長期且狠狠地燒錢,一般意義上的風險投資人,並不會這麼幹。
O2O項目燒錢的核心原因就是:流量不夠。只有通過補貼的方式,才能聚集流量。而競爭者大家一起搞補貼,就形成了囚徒困境。當投資人覺得這個項目投資額並不大,可以捨棄的時候,資金鏈就立刻斷裂。
對於很多O2O項目來説,需求並不是沒有。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線下商家,都有使用網際網路來解決某個問題的企圖,支付工具的普及也使得這種解決有其可能性。於是,O2O們就得回答這個問題:如果不是補貼,流量哪來。
四
在前兩天的《2016,媒體星戰(zhàn)三部曲》這篇長文中,我提到了這樣一句話:泡沫破滅的O2O有可能以內容創(chuàng)業(yè)的方式在2016年捲土重來。
是的,內容是一種流量入口。於是,O2O就可能變成:媒體+O2O。前者吸引流量,後者建立商業(yè)模式。
內容製造,當然也要消耗資本,但顯然比補貼消耗得少,而且可以一定意義上粘著用戶。一千萬人民幣在補貼行為上可能就是兩三個月消耗殆盡,但做內容可以非常寬裕地做上個一兩年。
以三美行業(yè)為例:美容美發(fā)美甲,其實都和時尚、打扮有關。而引領時尚,教學打扮,本來就是內容的事。有沒有可能通過內容創(chuàng)業(yè)切入,導流三美生意呢?我個人以為,可能性是有的。
2016年依然會有人選擇O2O作為創(chuàng)業(yè)方向,只是,他們的做法,和他們的前輩們不同。天使輪也好a輪也好,資本的消耗,至少換來了活躍的用戶量,而且所需資金又不是那麼離譜的數字,我相信,會有投資人感興趣的。
五
大環(huán)境也在推動O2O捲土重來,O2O行業(yè)裏已經出現巨頭,分別是代表騰訊係的新美大,代表阿裏係的餓了麼,以及阿裏自己的口碑網和百度的O2O。
過去的網際網路行業(yè),巨頭出現就意味著“騰訊幹了你怎麼辦”之類的問題出現。但在今天的網際網路行業(yè),巨頭出現,對於很多創(chuàng)業(yè)型公司,反倒是機會。
因為今天巨頭的玩法不是吃獨食,而是建生態(tài)。
過去的美團,喜歡凡事親力親為,今天的新美大,則在考慮如何吸引更多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接入到它的平臺上,以另外一種方式擴張它的業(yè)務版圖。有信源稱,王興已在內部開始強調“生態(tài)建設”。
整個O2O市場,實在過於龐雜,垂直細分也好,地域區(qū)隔也好,低頻但有利可圖的業(yè)務也好,很容易給創(chuàng)業(yè)者留下一定的騰挪空間。在寡頭壟斷的市場中,創(chuàng)業(yè)者不見得非要抱死一棵大樹,而是在多個寡頭中騰挪尋找自己的流量,這一點,是成立的。
其實,一些O2O巨頭的員工中,已經有些人先知先覺,獨立門戶創(chuàng)業(yè)去了。這個道理就像微信員工離職創(chuàng)業(yè)一樣。並不是他們不看好巨頭髮展,而是他們意識到,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巨頭會扶持他們。
六
O2O並沒有死掉,它們將以新的運營方式:內容切入+進入巨頭生態(tài),在2016年,捲土重來。
大企業(yè)能從初創(chuàng)企業(yè)裏學到什麼?2016-01-27 10:09:00
為什麼説紅包照片與微信價值觀不符?2016-01-27 10:06:00
IP價值挖掘升級:網際網路電視領域的另類玩法2016-01-27 10:01:00
餐飲O2O在寒潮中依然硬挺2016-01-27 09:59:00
重場景體驗下的家居業(yè) 考驗的究竟是啥?2016-01-27 10:00:00